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推进“三位一体”作文教学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伊永学

  摘要:作文教学不应该着眼于作文课堂,应该有一个大作文的思路,从语文课堂到生活再到作文课堂,形成“文章教学――生活――作文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文章教学;生活;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68-01
  
  语文教学是人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和写作的能力,因此,阅读和作文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而这两个方面并非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就相当于提高了学生对于文章的分析能力,也就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认识到一篇好文章注重的是文章所表达出来的内涵,是作者与读者心灵的沟通。这样,就给学生写好作文提供了一个导向。因此,语文的文章教学也是为了作文教学服务的,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应该着眼于作文课堂,应该有一个大作文的思路,从语文课堂到生活再到作文课堂,形成“文章教学――生活――作文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文章教学中做好知识积累
  我们所说的文章教学不单单指语文课本的教学,每个学期30篇课文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掌握30篇课文的同时,要把目光更多的放在课外,充分利用阅读课和课外时间,鼓励他们多读书,指导他们多读一些优美而富有内涵的美文。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读书中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内涵的感悟,充分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分析文章,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写成一篇篇小的随笔。如讲完《藤野先生》后,让学生从《藤野先生的形象》、《我所认识的鲁迅》、《谈爱国》、《愚昧的国民》、《中日关系之我见》等多个角度去分析理解文章,读出学生的独特感受。
  二、生活中把握心灵的火花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如何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思维火花幻化为多彩的文字是作文的重中之重。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捕捉在那个瞬间心灵的反应。心灵的感受稍纵即逝,因此我们要用心去体会,将这种独特的心境描绘出来。如有一位学生一段时间非常沉闷、很忧郁,我就引导她用文字来描绘她当时的心境,于是她就写了一篇题为《室中草》的文章,文中写道:“我生活在温室中,通常在温室里培养的花儿都是健康、美丽,可惜的是,我并不是花朵,我只是在湿泥里拼命钻出的一株野草,也就是这样注定了,野草只是花朵的陪衬。更讽刺的是,野草居然不像真正的野草,她并不像室外野草那么的坚强。我只想成为一株真正的室外草。”小作者充分发掘出了自己内心的感想,以室中草自比,自己有优越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成绩,但不会因此而骄傲、炫耀,宁愿做一株小草,不过温室中的草没有室外草那样的坚强,抵抗暴风雨的袭击,以此表达自己渴望自己能坚强起来,做一株真正的室外草。只要抓住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我们就为写作文提供了优秀的素材,才会文思泉涌。
  
  三、作文课堂重引导与反馈
  评价一堂作文课的优秀与否,关键是看老师的引导。给出一个作文题目,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审题点和落笔点,好的引导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引导往往束缚了思维,因此在作文课堂前,老师就应该把题目给出,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课上,先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路共享出来,所有学生加以评价,最后由老师总结,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力。作文完成后,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总结优点和不足,使学生在对作文留有印象的同时加深印象。
  1.引导学生分析命题作文的特点,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我们应该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
  2.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 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万涂竞萌”,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 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 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3.指导学生从仿写入手,以仿促练。中学生写作训练的本质就是一种模仿过程,所忌讳的对学生作文中存在此现象就当头棒喝,“仿写”对中学生作文大多裨益,是中学生作文登堂入室的钥匙。从心理发展阶段看,相对于小学生而言,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已相对成熟,在选材构思、布局谋篇上已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模仿能力。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一定量的模仿训练,掌握一定的写作技法,进而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可谓是“始于仿而止于创”。当然,模仿和抄袭是有清晰界限的,在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入格训练时必须严格界定,不能助长抄袭的流弊。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一个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生活中加以积累、总结,“以我手写我口”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而作为我们语文老师,更应该引导学生走进课堂、走进生活,去体验、感悟,将自己在其中最原始、最真挚的感受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而不是急于求成,那样的话恰恰有可能事与愿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