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 莉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关键词:预设;生成;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53-01
  
  新课程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动态生成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读,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一、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生成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路。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两者缺一不可。
  二、重视课前预设,把握课堂生成
  在生物教学中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而是需要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预设的基础上,依照学生的认知曲线、思维张弛及情感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让预设转化为生成,使课堂教学充盈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
  (一)精心预设,建立生成点
  预设并不是简单地指教案,写成文字的教案只是我们预设的一部分。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预设必须要精心,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生成。精心预设需要我们有“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式和手段。备教材是指教师要静下心钻研教材,弄清课本知识特点和学习要求,努力挖掘教材中能力训练素材和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学习内容,科学处理教材,将教材的内容化为自己的知识。备学生是找准教学的起点以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衔接点。要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程度、学习特点有比较准确的了解,尽可能明确课堂上学生究竟需要些什么?备教学方式和手段指教师在预设中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选择和优化。
  (二)弹性预设,给生成留足空间
  所谓“弹性”就是指为实现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线性“教”案。对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来讲,动态生成的教学设计似乎要“粗”得多,但这为课堂实施的“细”留下了足够的弹性时空,为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留有了余地。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前预设时,可多一些并联式的教学步骤,少一些串联式的线性设计;多一些准备充分的紧急预案,少一些粗放随意的临阵磨枪。让预设既能萌发于课堂生成之前,又可游走在教学生成之时。
  三、及时调整预设,创造精彩生成
  叶澜教授说:“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话启示我们,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一)学会包容,为生成营造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成功教学一堂课,学生必须正襟危坐,不能在课堂上随便发话。其实学生不经意的流露出来的许多想法,往往是智慧火花迸溅。所以要让意外精彩生成,关键之一还在于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善于营造愉悦、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学会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用心呵护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充分保护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让他们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爆发出来,我们教师也能收到意外的生成。
  (二)提升教育智慧,捕捉动态资源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到有意寻找学习矛盾,留出时间当堂处理,让教学进程随机渗透,现场生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所以我们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发展。
  总之,预设不是对生成的限制,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要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和谐共生,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