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农村中学语文学习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介红

  摘要:语文老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学生一定会喜欢你的课,希望学生都能喜欢上语文课。
  关键词:明确要求;举一反三;气氛;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36-01
  
   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好多个年头了,每年暑假区教委都要组织老师参加新课程培训,还有部分老师不重视,他们不是不认真学习,就是不去上课;有人虽然去了,但思想不重视,效果很差。有责任心的老师应该高度重视,为此我进行一些尝试,具体措施如下:
  一、明确要求,寻求对策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新形势而产生的,它是要彻底改变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及填鸭式的死板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型教学样式。对此,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要加强学习,要经常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理论文章,订阅语文教学杂志,吸取别人的长处,寻求适合自己最佳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对于别人的好做法,切不可生搬硬套,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组合取舍,这样才能取得成效。我每年都订阅《中学语文通讯》阅读于漪语文教育论集等,从中受到启发,学到很多知识、经验,比如我一直实行的课前演讲、背诵竞赛、写日记等,都是从语文杂志中学到的。
  二、以人为本,举一反三
  这里所说的“本”是指课本,新课改以来,有教师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灵活多变的习题练习,就能取得好效果,也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可以不上。这种想法是幼稚可笑的,这样做的后果是徒劳的,一是搞题海战术劳民伤财,师生都很累,事倍功半,再说题目那么多,你也不可能做完,二是时间与人的精力也不允许。所以我认为,我们只有老老实实以课本为依据,为根本,交给学生方法,授之以渔而不能授之以鱼,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创新能力等等。我们老师的作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语文方面,尤其要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对练习特别是阅读题要精选,分体裁、难易程度,要不断分析归纳不同体裁的特点,总结各种体裁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中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专家学者精心选择的典范文章,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情感的熏陶以及学生文学欣赏水平都有很大帮助,对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有指导性,为此,语文老师应侧重对文中精彩语段进行讨论,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三、推陈出新,活跃气氛
  目前,农村中学语文课堂依然是一潭死水,没有半点生气,有很多老师他们也想活跃课堂气氛,可学生就是默默地盯你看,无论你怎么启发,他就是启而不发。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才能调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呢?
  (一)面带微笑进课堂。我们有很多老师不注意这点,尤其是生气的时候,学生一看你那样,他还敢举手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1、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让学生看出来,面带微笑走进课堂。今年我母亲得了癌症,已经到了晚期,想起母亲的一生,我很愧疚,常在深夜流泪,但在课堂上决不让学生看出。2、改变上课发言的规矩,只要有答案无需举手,站起来就说。有的学生胆子小,尤其是女生,让学生可以自由回答,但不赞成在下面自由乱说。这样做大大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3、学生自己检查作业、批改,老师抽样检查。学生检查比较认真,他们很少会包庇与自己关系好的。平时作业不做或没有做好的,大多数是学习较差的,他们有的是不会做,也有玩的忘了。针对这些情况,老师要区别对待,对于不会做的,要指导,或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没做的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好。
  (二)课前演讲要创新。自从几年前,语文课开展演讲以来,我一直坚持这一做法,从未停止,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思考课前演讲的形式、内容也要进行创新改革。1、形式由一人讲,变为一讲多评。原来是一个人讲,不评价,有时由老师点评,现改为学生先评,老师后总结;2、内容由单一的讲故事,变为解释成语、读优美文章等,形式多样,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更大的选择余地。3、每学期由原来讲一轮,改为三轮,最后一轮自由报名,不是按学号讲,这样让讲的好和想讲的同学多一次锻炼的机会。
  (三)要认真选择课型。发现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青年学生的视野开阔,如果还是以往的那一套方法已经不灵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针对不同的课文,应恰当地选择不同的类型,一本书有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我们不能用单一的讲授方式,可采用讨论、辩论、采访、朗读等类型,要不断地变换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精选语段,培养能力
  目前,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期中、期末、月考,语文试卷都侧重于课外语段阅读,且分值占据整个试卷的“半壁江山”。有些老师主张课内文章不讲,专门找课外阅读。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提高学生解答阅读能力的关键应让学生掌握方法,而不是搞题海战术。应着重分析典型语段,教给学生方法,不是结果,让学生知道遇到这种类型的语段,该从哪里下手,如何解答问题。然后从课外选择相同体裁,相同难度的阅读题,让学生按照阅读课内语段的方法来解答。如:八年级上册《最后一课》第24―29段,这里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我让学生思考:1、体会“忽然”、“钟声”、“号声”的含义;2、画出韩麦尔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3、写粉笔字本不是吃力的事情,韩麦尔为什么“使出全身的力量”?以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先思考一会儿,而后老师再提问,现在我先让学生认真读懂题目再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在这期间我作一些提示。第一个问题从当时具体的特殊背景来考虑,第二题体会其作用比较难,反复读那些语句,先读懂,后结合当时环境来分析思考,然后找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多找同学回答,最后教者再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比较自己的思考角度与老师的有什么不同。
  笔者认为语文老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学生一定会喜欢你的课,希望学生都能喜欢上语文课。今年我校老师都配上笔记本电脑,大家有条件用课件了。我个人认为不是所有的课都要用课件,对于游览类散文、说明文适合用课件,那样确实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也是语文老师的追求,我相信会有很多老师希望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