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教与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永平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关系的分析,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近一步提出课改的必要性和必须性,呼吁课改的科学性,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新理念;课程改革;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200-01
目前在我们的课程改革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改革教育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角色的转换问题。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到为什么要改革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角色为什么要转换?如何去转换?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当前改革的是旧的教育观念,因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我们的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如果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许多困难便迎刃而解。
其次,要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目前不仅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
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一、 新理念下教师的“教”
传统上的教学有三大顽症。(一)思想上比较专制。在教学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而学生只是一个储存知识的仓库,在教师的支配下学生只能惟命是从,我们面对学生的表情似乎也是唯一的:板着面孔,过于严肃,一种不容侵犯的样子、让学生望而生威、敬而远之。学生几乎没有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学习完全是一种被动的,教与学就成了一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其结果就是: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这就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由原来的包办代替变成了现在的相对民主平等,教师的主导地位由原来的显性变成了现在的隐性。(二)形式上的相对封闭。传统上的教学,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死记硬背“评价时写在考卷上。这在教学上体现的就是一种“知识教学观”,学生只要掌握了书本、教参上的所有知识,才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无过多的要求。现在的教学形式就丰富多了。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愉快教育、快乐教学等等。教学的方式方法多了,学生学习的途径也就相对的开放了。(三))知识上的灌输。传统上的教学,教师“教”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学”课本上的知识,这里的“学”实际上就是“机械记忆”把学生的“学”仅限于课堂。而课改要求教师要将课堂进行延伸,向课前和课后延伸,教师的指导应更多地体现在材料的提供,问题情景的创设中,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搜索、思考、总结的时间,直接的指导应该减少,教师更多的应注重学生搜索、学习的过程,而不再刻意苛求活动的结果,为了学生在所提问的方面把知识掌握得更全面详尽和准确,教师要亲自进行有关的搜索和积累,把学生调动起来,师生共同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通过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来达到问题的解决,进而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新理念下学生的“学”
学生的“学”也是这次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最主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具有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一)如何对待算法多样化的问题。以前的教材中,例题、习题大多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且绝大多数的习题条件和结论都是完备的,学生通过解答这类题目可以获得许多基本能力。例如一年级数学中“认识数字”这一教学内容,程序就是认数―认识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分成――写数,而新教材就打破了这种程式化的东西,它是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来说一说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就是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来表示,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就没有分成这一板块。现行的教材有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的算法也是多样化的。
(二)如何对待现行教材。传统的教材中数学知识大部分都割裂了与现实的联系,失去了其直观背景,而是一种量化的模式。这样学生面对的就是抽象,独立的数学知识,而体会不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除了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以外,几乎不涉及其他的教学资料,不知道还有哪些资源可以成为教学的素材,哪些资源可以用来教育学生,学生在无止的演练中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更不必谈能力的提高了。现行教材的版面和设计思路就作了很大变动,首先题目就是以日常生活情景为主,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进一步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其他的练习题说法都很有吸引力,例如:小鸟回家,机灵狗探险,蚂蚁搬家,可以走哪条路,指挥交通等等,加上教师恰当的引导,很好的利用现行教材的这些优势来消除学生对教材所产生的枯燥、恐惧感,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
总的来说目前学生的“学”已不再是让学生记住数学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和保证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得以改变,学生的“学”自然也就会变。
总而言之,教育有一个很长的周期,我们在短时间内要达到想象中的结果是不现实的,但目前我们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值得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