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应引入四股活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庄 枫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教师应该引入四股源头活水,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生活;形式;道德;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142-01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推行已有多年了,全国各地也都大张旗鼓的搞了一些学习新理念、研究新教材、探讨新教法的活动。在这种氛围熏陶之下,一部分教师观念得到了更新,摆脱了“穿新鞋走老路”的习俗,但还有一部分教师习惯沿用“满堂灌”的老方法,就课文讲课文,考什么讲什么,教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教师应该引入四股源头活水,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第一股活水:社会生活的活水
语文一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生动活泼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语文书,是教不好语文的。生活是一本无字书,处处留心皆语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冲破狭隘的语文课堂的小圈子,辅之以广阔的社会生活这个大舞台,才能找到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事实上,散步,聊天,看电视,读报刊,上网吧,听报告……到处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机会。教授范晔《张衡传》,当我们讲到张衡曾经发明候风地动仪时,可以适时引入生活之水,比如先介绍一下近两年发生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造成的巨大的财产、人员伤亡情况,深化学生对这项伟大发明的认识,突出候风地动仪在世界发明史上的意义、作用。讲授林海音的《豆腐颂》,可以适时在班级展现一下生活中豆腐的实物,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家常豆腐、麻婆豆腐、彩色豆腐的图片,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丰富课堂生活。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告诉学生:通过散步也能学到知识,比如有个学生去河边散步,发现有座桥的名称错了,“璧合桥”写成了“壁合桥”。
第二股活水: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活水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对象又是生龙活虎的,因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不断变换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如导入新课,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可从背景和作者开始,可从故事和歌曲开始,也可以从一幅画、一个游戏开始。比如我们讲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以从杨贵妃、高力士为李白斟酒、脱靴的故事谈起;讲授解说词《壮丽的三峡》,可先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待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之情以后,再导入课文;讲授《崤之战》这篇文章时,可以结合《春秋时期列国形势图》中的秦晋地理形势加以导入;教授王勃《藤王阁序》,可由“江南三大名楼”相关知识导入;教授《翡冷翠山居闲话》,可由徐志摩与林徽因的交往逸事谈起。
就课堂的教学方法来说,可以是讨论式的、点拨式的,或者是朗诵式的、质疑式的,甚至是表演式的。教授古典诗词或一些优美的抒情散文时,我们可以用朗读法进行教学:老师范读,学生自渎,同类诗文比读,选取精彩片段背诵等,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悟到诗文中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教学曹禺的《雷雨》,我们可采用表演式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剧情,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依据人物个性特点,分角色朗读表演,尤其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个人物形象,更要指导学生揣摩、把握,大胆尝试表演。实践证明,在不同的诵读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第三股活水:思想道德的活水
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歌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是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就某种角度来说,语文课堂是端正学生思想,培养学生情操,进行理想教育的最佳场所。所以,我们在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就要求教师适时引入思想活水,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经受思想教育。教学《过万重山漫想》,在理清全文思路以后,教者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第一个穿过三峡者的英雄气概,体会文中抒发的作者对第一个穿过三峡者的崇敬之情,明确作者讴歌的是一种不怕困难、勇于开拓的首创精神,并期望人们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单就这样讲还不行,因为这还是空洞的思想教育,学生从心眼里是不服的。循循善诱的教师讲到这里,可以结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引出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鼓励大家开拓进取,勇往直前。最后还可以引用田汉的“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词句,鼓励青年学生要坚定信念,把握眼前的机遇,从而创造美好的明天。
第四股活水:教师自身魅力的活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显示其应有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温和自然的教态。以往师范院校强调“三字一琴一话”的教育,我看现在仍有必要。试想,老师普通话不标准,粉笔字写的歪歪斜斜,琴棋书画一窍不通,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能好吗?教学中,教师要用自身的魅力浇灌语文课堂,适时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激活语文课堂。教授李煜《虞美人》,当通读完全词、知晓全词意思以后,教师可以适时导入对本首词的吟唱,通过带领大家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深化学生对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表现出较强的朗读基本功,优美的散文,不朽的诗篇,生动的小说……语文老师读起来,都要符合各自的文体特点。教授《藤王阁序》、《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古诗文时,为了使同学们背诵这些课文,教师自己应先当着同学的面一字不漏的背诵。至于字、词、句、章的知识,教师也要争取做到用时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这样,在学生心目中就埋下了佩服的种子。温和自然的教态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要努力创建一个磁场,让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正常情况下老师走进课堂应该面带微笑,就算有不顺心的事情,也不要在脸上表现出来,言行举止处处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平等与尊重。只有这样,你才会得到学生的喜欢。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必定会令你的课堂平添无限的生命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