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后杰 王 武
数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小学数学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学习,轻松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本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小学生都有一种好奇的倾向,他们都愿意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成功。
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一门学科,数学没有婉转的旋律,没有艳丽多彩的画面。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甚至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遵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适合小学生的课堂情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协调的关系。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去打开学生的心扉,去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的品质、知识、能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得到发展。
创设适合小学生的课堂情景,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实践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往往来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景。所以教师可以运用数学故事创设情景,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景,利用游戏创设情景,通过操作试验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等等。教师有目的的创设情境,形成问题――情境链,是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不吝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真诚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是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互相沟通相互融合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这个过程就无从谈起。学生的思维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在学生思维受到阻碍时给以适当的点拨,而不是急于给学生解答。因为也许可能会把问题弄得很复杂甚至偏离方向。教师在学生出错时,不要一味的指责他们,这样会打击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给出了问题的答案,只要是他们认真思考得出的结果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功了。只要他们经常性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我们就应该给他们真诚的鼓励、真心的帮助、精心的呵护,这是他们前进的一种动力。
有的教师害怕学生出错也不能容忍学生出错,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点点错误动辄批评指责,这样不但于事无补,而且更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至于学生对教师和学习都产生“敌意”。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在与事物作斗争中取得胜利的经验中发展的。一旦学生产生“敌意”,他们就会破罐子破摔,再要修复学生自信心就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通过对错误的纠正,学生的思维就会日臻完善,以至成熟。所以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的语言和鼓励的眼神,让学生在尊重赞扬的环境中成长。
三、创造条件,在解决问题中培养思维能力
在前面说过数学教学要教会学生轻松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培养爱学乐学得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从点滴做起,构建适当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或者参加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用数学的能力。鸟能飞翔,是因为它有能飞的翅膀,人要成长,一定要有良好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至关重要。
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准确性是一个整体,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把培养思维品质贯穿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全部过程中,让学生拥有思考的翅膀去飞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