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艳嘉
新课程改革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到学科本身的特点,更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依据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知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能力,进而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新课程呼唤教师的角色的转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迫切需要从教育观念,教育素质,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等各个层面做出战略性的调适。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改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对于知识的讲授,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开导启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教师的作用不是“教”而是“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教学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过程,认识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是将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由传统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向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创造性学习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中逐渐形成创新能力。
(3)教师由统一的衡量标准转变为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得到发展。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以一个什么截然统一的标准去“修理”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应重要的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新课程理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论,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和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在学习上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各展其长,各尽其能,更有利于培养各方面所需人才。由于各种不同因素,学生在各科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兴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这种差异,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习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发展他们的才能。
(4)教师由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媒体也在不断地提高层次,使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拓宽为多媒体的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化学,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既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化学情景,典型灵活的化学问题和及时,准确的评价信息,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由于计算机能科学、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教师用语言、图像很难表达清楚的化学问题的情景。因此,可大大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信噪比,增大教学的信息密度,从而达到减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劳动强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5)教师由忠实的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在充满个性的课程中,创造性是具体的。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学生的想法不一定差,教师的创意不见得都是好的。在创造性面前,学生与教师都是平等的,应在参与中引导学生探索,在参与中帮助学生提高。教师应改变过去教学中唱独角戏的角色,真正地走入学生的世界,获知学生的感受,在愉快的合作式教学中体验教学的快乐。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再受到教材的严格约束和控制,教学过程即是课程建构与开发的过程。只有这样,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智慧才能伴随新课程的健康成长而成长。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新课程改革为教师的角色的转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变化,不断地适应新的角色,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摆脱旧课程体制的束缚,激发自身活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2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