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启琼
“文以载道”,古人常用文章来记载道理,托物言志,从而展现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志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语文课堂的附加任务,应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这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道德教育,是语文老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经过编者们精心挑选出来的,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因素,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渗透性。小学低年级语文中渗透德育,可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地、认真地把握思想教育的质量,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因素,潜意识地施行德育。笔者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切身体会到,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章,或精彩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或生动展现了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了民族的伟大精神,或深刻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在这里,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道德熏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那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1)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应该遵循:①注重渗透的趣味性。注重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趣味性,重点体现在语言的生动性上。所谓语言的生动性,就是教师的体态语言要亲切自然,给人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此外教师的口头表达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时要通俗平易,最好富有幽默感。这样学生就会沉浸在不知不觉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②注重渗透的交融性。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中都包含着一种使人健康成长的情操,一种令人奋发向上的人格力量。要让学生很好地接受,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组织。只要很好地将德育融进课堂,就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③注重渗透的多样性。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小学低年的学生。如果每一篇课文都用雷同的几种方法教,会让他们产生抵触的情绪。所以,作为教师要因文而异,因势利导,抓住他们的好奇心,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①以情入文。“文章本身是有情的。”作者在行文时,往往赞美什么,揭发什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把握文章的内涵。如何引导学生的情感呢?首先,作者的强烈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捕捉动情点,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批文入情、咬文嚼字、悉心品味,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相符合,激发相应的情感。其次,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必须充分领会教材中的情感,以情激情。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姿态、表情和扣人心弦的讲解、绘声绘色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诵读,可将教材中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思,陶冶学生的心灵。再次,创设情景人情。农村教学设备落后,学生绝大多数只接触一些自然现象,不易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要想收到较好的效果,使学生迅速入境入情,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让学生动一动手、开一开口,使他们不刻板记忆,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达到教学目的。②以点入面,以情激情。首先,引导学生读。“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读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读会情,以读言情,在读中去想象,去体验,去感受。教师要做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在听读中引发创造性思维。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中的重点段落,读出情感,力争做到“情到深处自然浓”、“显之以像,动之以情”,从而悟出道理,陶冶情操。其次,抓重点语句进行拓展。古人写文章讲究遣词造句。字妙则文趣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通过读,辅以讲解其妙处,从而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主旨。
(3)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的主导。教师要为人师表,摸清学生对教材表现出的思想内容的认识情况,以情感为纽带,作为学生知识转化的催化剂。低年级学生受知识、年龄、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直观性强,但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正逐步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只注重表象,而不具备深入探究实质的本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谈话、提问,让学生在了解事物表象的同时,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一篇文章,蕴涵的深刻道理,是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然后融会贯通、整理,得出文章的主旨,从而把握文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二年级《秋天》一文,这是一篇赞颂大自然的课文,在描绘其特征时,作者并没有做刻板式的描述,而是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做点染,辅以小动物的拟人化增强文章的生动、活泼性,完全摒弃了秋天肃杀、悲凉的气氛。对该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陶冶自己的情操。教学该篇课文时正值深秋,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收集秋天的各种典型事物,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继而引导朗读、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秋天,热爱秋天。教学应讲究情景交融,寓教于乐。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让他们掌握学习的可行方法。要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的观察能力、推断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意识,从不同渠道诱发他们的情思,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对道德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延续。它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辞章”与“义理”的联系,授业与传道的结合,使学生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提高能力,陶冶情操。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强德育的功能,有效地发挥语文教学在加强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真正做到人师与经师并重,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