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和谐课堂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定春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是否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成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成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有效教学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这才是教学成效。而和谐课堂,我觉得应该是井然有序,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平等对话,学生乐意倾吐的课堂;是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的课堂;是产生疑问,发生冲突而得到有效解决的课堂;更是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课堂。然而,当前教育教学中却有很多不足之处,使有效教学成了学生和教师心中的奢望。
  如何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和谐,让美在课堂中得到展现,成为中小学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和谐课堂的意义
  1.何为“和谐课堂”
  从美学范畴而言,“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完美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
  “和谐课堂”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呈现出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学生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从而使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挥,能力得以锻炼,个性得以优化。我们追求的和谐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独立性,和教师平等交流。
  2.和谐课堂的特点
  (1)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在和谐课堂教学中只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才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的建构和迁移运用,才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真正快乐地学习。
  (2)教学过程真实性的体现。
  课堂是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本该是动态的、丰富的。和谐课堂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真实,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酣畅淋漓的表达。
  (3)师生、生生互动性的体现。
  和谐课堂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双方教学相长,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充分运用交流策略,促进学生成长。
  3.当前教学中的“不和谐”
  (1)师生未能全身心投入,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教师刚提出一个讨论问题,教室里立即一片喧哗声,好像每个学生都在参与讨论。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有些学生的确是在按照要求讨论;有些学生互不倾听,你说我也说,甚至故意唱反调;有些学生乘机聊天或做些别的事情;有些学生干脆作壁上观,等着听答案。学习成绩好、胆大、性格外向的学生参与的机会相对较多,尤其是好学生经常代表小组发言;学习困难学生则多扮演听众的角色,未经独立思考就直接从好学生那里获取答案和信息。学习困难学生能从讨论中获益多少呢?这是个未知数。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只有一本书,处于零动笔、零思考状态,教师往往满足于学生在商量、在发言,以为这样就是参与了。这种参与是表面的参与,是肢体参与,学生没有探究问题的神情,没有思维火花的闪现,这里的“参与”与其说是“参与”,不如说是“掺和”。相当一部分学生或不为教师所动、或不为教材所动、或不为同学所动,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静听的“零思维”状态:课堂上他们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体验,同学朗读、表演、合作等一切都似乎与他们无关,没有思维的意识与努力,事实上他们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奴隶。
  (2)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成为“演戏排练场”。
  当前,许多老师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改变课堂教学“一言堂”现象,增加学生的课堂有效占有时间,还课堂于学生,比较喜欢引入讨论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不管讨论的契机是否适宜,都要摆出小组讨论的阵势,反而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没有给学生留够思考及讨论的时间,往往是摆样子,走过场,表演给人看。更有甚者,一些教师怕学生讨论不出结论,达不到自己设想的效果,在学生讨论时,先给一两个好学生指点,汇报时就让他们来说说讨论结果,至于与自己设想不一样的结论,教师一般不予理睬,即使关注了,往往也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环节。
  我们看到的教学过程,似乎就是教师带领学生解决问题,在过程中牢牢把握着学生思维的方向,不让他们偏离预定的轨道,以免扰乱自己的教学计划,使教学目标不能实现。我不禁想:我们究竟要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
  二、如何创设和谐课堂教学
  1.主体与个体的和谐
  李镇西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认为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微笑带来好心情。
  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怎么能轻松听课?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背、罚、练……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面对应试教育而产生的种种压力,学生们已不堪重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2)做教学中的相声大师。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给予启迪,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2.“被动学”到“主动学”的和谐转变
  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扮演着教育促进者的角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而灵活的活动经验。
  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因素如何协调相处,更加和谐。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把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和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亲其师,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了,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的师生和谐的关系,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