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语公选课教学浅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万璐璐
摘 要: 目前,多数综合性高校都普遍开设了日语公选课。如何增强日语公选课的教学效果,近几年已成为各个高校探讨的一项课题。作者从日语公选课的特点入手,分析了高校日语公选课的现状,就如何提高日语公选课的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日语公选课 特点 现状
日语作为公共选修课在许多高校中已经普遍存在。除了英语专业的学生将日语作为第二外语必修课程以外,其他非外语类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将其作为公共选修课程来学习。日语公选课的课程性质不同于二外日语课程。如何增强日语公选课教学效果,近几年已成为各个高校探讨的一项课题。我认为,针对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学目的,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手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因此,本文从我校日语公选课的特点入手,就高校日语公选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改善该课程的教学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日语公选课的特点
我校共有40个专业,其中外语类专业有2个――英语或日语。英语专业的第二外语是日语或韩语,开设课时为每周4学时,每学期68学时,共开两个学期,而非外语类专业的第二外语是英语。我校日语公选课是针对非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每学期共开设34个学时,每周2学时。选课的学生学习日语的目的无非有三种:1.对日语感兴趣。这类学生多是受到日本电玩或动漫的影响。2.多掌握一门语言,拓展自己的就业空间。这类学生主要来自计算机、管理、生物、贸易等专业,目的在于成为适应社会就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3.拿学分或“学着玩”。这类学生属于盲目选课型,是在对于其他选修课不感兴趣或没有其他合适的选修课可选的情况下才学习日语的。由此,高校日语公选课具有学生学习动机不同、学习能动性不同、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不同、对教学内容的需求不同等共同特点。
二、高校日语公选课的现状
目前高校日语公选课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自主学习能力低下,出勤率偏低。
在选修日语公选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学生在课程的初始阶段都表现得积极认真、学习热情很高,但随着课程深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减弱。我感觉,刚开始的几节课教室里还坐得满满的,渐渐地学生变得越来越少,甚至有学生只上过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中间的课程完全没有学过。多数学生不能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因而造成不熟悉的内容日渐增多,到学习的中后期完全是在“坐飞机”,对老师的讲解不知所云。
2.课程设置不合理,学习时间较短。
日语公选课的课程安排通常是一个学期,每周2个课时,总共34或36课时。国内高校一般使用《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按照这本教材的内容,要在三十几个课时里掌握800个单词、24组基本句型,以及基本的语法现象,就显得十分仓促。部分高校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多掌握知识,便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这样使学生变得被动,只能越学越痛苦,学到最后记得的单词。
3.学校对学生学习没有考核标准,对教学管理不规范。
目前多数高校对公选课的考核方式为考察课,没有固定的考核模式,其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等都由任课老师自己安排。老师出题往往基于方便学生通过考试,甚至在考试前给学生划范围、勾重点,这样的行为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缺乏真实性,学生也因此失去学习压力,根本谈不上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可见,没有规范的考核体系和管理制度是公选课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提高日语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思考
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局限,实际上很多高校的公选日语课程并没有脱离传统外语教学的俗套,仍旧是按部就班地参照二外日语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并没有重视公选日语课的上述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要提高日语公选课的教学质量,我认为,明确教学目的和内容,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对策。
1.明确教学目的和内容。
(1)由于学生学习日语的目的不同,并且选修日语的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必须根据学生人数、课时安排等制订合理的授课计划,将教学目标清晰化。例如,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日语语音基础知识、简单的语法和句型,能用日语进行自我介绍和寒暄交流,并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这样的教学要求并不好高骛远,更适合公选课的性质。
(2)日语公选课并没有过级要求,因此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如果过多,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讲授一些贴近生活的口语更适合公选课的课时设置,也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目的。国内高校首选的教材《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并不适合日语公选课的教学,单词量大、语法复杂、应用课文冗长,因此只有选编合适的教材,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一些实用的知识。
(3)根据课时设置,适当加入与日本文化、历史、文学等相关的知识点作为明确的教学内容之一。例如,在进行日语语音部分的学习时,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做一些诸如“スモモも桃、桃も桃、桃にもいろいろある”等绕口令的练习。提到“桃”,教师可以借机向学生讲讲“桃太郎”的故事,以及中国民间的桃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等。由此不但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能扩大其知识面,加深对中日文化差异的理解。
2.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在语言学习中,听和看远比单纯的记忆更有效,因此使用影像资料和图片资料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有优势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原版读物或影视作品,对其中的语法和台词进行讲解,组织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从而使学生在日语的实际运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还可以从网络中选取日本的最新时讯和动态信息,以便学生更全面具体地了解日本社会。
(2)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
现今很多高校的公选课仍然采用的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提升,学完一学期后连最基本的日常会话也不会应用。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摒弃采用应试教育模式,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新学的句型进行情景会话,或采用提问启发式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情感交流。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够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并能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高校教育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部分教师上完课便离开教室,缺少与学生的沟通,造成师生关系疏远。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主导者,却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必然影响教学质量,无法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鼓励和肯定学生,与学生默契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以信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日语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日语知识的接受者。日语知识在传授与接受的过程中是否处于疏通状态,取决于接受者的信息反馈是否理想。如果接受者的信息反馈并不理想,也就是教学效果不佳,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调控,确保学生轻松顺利地接受信息。比如,教师在一堂课内讲解完分别在“称呼自己的亲属时”、“称呼对方的亲属时”和“向对方介绍自己的亲属时”等三种情况下不同的日语表达后,学生在课后练习里使用混乱,这个反馈表明日语称呼的单纯说明无法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共鸣,因此难以记住亲属关系的各种日语表达。根据这个反馈,教师可以采用加大情景对话练习或播放人物对话视频等手段,通过调控教学促使学生简单明了地解决日语称呼的问题。可见,教学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调控手段。
总之,高校日语公选课的开设目的在于为学生多掌握一门外语、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搭建一个平台。如何把这个平台搭建得既扎实牢固又丰富多彩,如何能够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有效地获取可以完善自我的日语语言知识是高校日语教师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娅萍.大学日语公选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8).
[2]朱颖.大学日语公选课的教学探讨[J].零陵学院学报,2005,VOL2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