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孔庆美

  摘 要: 学生,有了自信,才有前进的动力;有了自信,才能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有了自信,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爱心 赏识 尊重 兴趣 自信心
  
  上学年,我接任的班级是年级中学习成绩较差的班。该班经常违反纪律的问题学生,全校知名的就有两人,大部分同学学习缺乏热情,自控能力差。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90%的同学上课不敢发言的原因是怕说错了或说不好被同学嘲笑。这充分证明绝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下面我谈谈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做法。
  一、爱心感染,点燃自信
  学生缺乏自信,是由于极少体验成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采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方式传递我对学生的关爱、期望。我每天早晨走进教室,总是微笑着,用热诚的目光看着每一位同学。对问卷调查了解到的自卑、厌学的同学,我更是亲近他们,使他们敢亲近我,喜欢我,从而喜欢学习。对认真读书的同学,我及时表扬;对认真做早操的同学,我投去赞许的眼光……我要求学生每天走进校园都要挺起胸膛,以良好的心态,微笑着迎接新一天的学习生活,并时刻记住:我能行,我会学,我要学。
  我对学困生从不轻易下结论,更不挖苦,而是尊重、鼓励、表扬。例如:刚开学不久,我发现班中宋文慧同学学习情绪低落,上课不发言。我找她谈话,问她原因。她说:“我的表达能力差,不想发言。”周围的同学也跟着插嘴:“以前老师都说她的表达能力最差。”为了使她恢复信心,我对全班同学说:“我认为文慧同学的表达能力很好。她很聪明,很勇敢,上课一定能积极发言。”在我鼓励下,她在课堂上果然争着发言,我看着她绽开自信的笑容,就心满意足了。
  二、赏识自我,树立自信
  学生缺乏自信,甚至产生自卑的原因是没有正确评价自己,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自觉地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赏识自己,这是增强自信、消除自卑的良策。
  我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做寻找优点的游戏。方法一:学生自找优点。方法二:“优点大轰炸”,即小组同学都来找其中一位组员的优点。这样学生有了自信心,对个别自信心差的,找不到自己优点的同学,我让全班同学帮她(他)找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如:杨子怡同学活泼、漂亮,但因学习成绩不太好很自卑。我请她说说自己的优点,她竟然说没有优点。我让全班同学帮她寻找优点,有的说她守纪律;有的说她劳动肯干,总是不声不响认真地扫地;有的说她从不与同学闹矛盾……接着我问全班同学:“杨子怡同学长得这么漂亮,她又有这么多优点,你们喜不喜欢跟她玩?”全班同学大声地说:“喜欢!”此时杨子怡同学十分激动,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仅仅几句话,让杨子怡同学消除了自卑,找回来了自信。通过努力,她考上了四星级高级中学,可以说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
  三、尊重学生,信任激励
  信任就像一座桥,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它使老师和学生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形成友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学困生只有在得到鼓励和平等的信任时,才会露出自信的微笑,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其他各项事务,更加自信。例如学生胡雪本来学习成绩一般,刚开学不久,我找她谈话,请她管理班费,开始她有顾虑,怕既管不好,又耽误学习。我语重心长地告诉她,首先我是通过观察了解,发现你诚实可靠,值得信赖,而且做事仔细严谨,相信你一定能做好我班的“财务总长”。她觉得老师对她很信任,不仅管好了班费,每周公布班费收支情况,而且学习劲头足了,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中考时考上了四星级高级中学。教师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定位,给予每一位学生必要的信任,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情况下,提高学习积极性,自主参与学习。
  四、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觉得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是支配着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动机的有无,学习兴趣的强弱,与学生的表现及学习成绩的高低息息相关。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直观性、趣味性,注重学习成果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进而增强自信心。例如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对学生说:“要想测量教学楼的高度,不到楼顶可以量出来吗?”学生分小组通过讨论制订方案,在课外活动时进行实地测量,回到课堂上分别展示方案和测量结果,这时我就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及时点评,指出亮点,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激发了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通过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自信心增强了,效果非常显著,各位任课老师反映说:“三(2)班学生上课精神集中,课堂纪律好,课堂提问的多了,学习积极性高了。”2011年中考,我班同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全班38人中有12人考入县高级中学。相信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充满自信,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
  [3]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