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婧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意义,提出了在《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案例分析、分组讨论、项目驱动、角色互换,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园林设计》课程 互动式教学模式 应用
《园林设计》不仅要求设计者具备文学、艺术、建筑、生物、工程诸方面的知识,还必须掌握生态学的有关领域知识,以便创作出最有艺术价值、最佳环境效益、理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园林作品。因此,如何上好这门课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
一、《园林设计》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园林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集素描、色彩、制图、测量学、园林树木、园林花卉、草坪学、园林史、园林生态、园林美学等学科于一身,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要求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传统教学模式只讲授各种理论、来源,一味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只接受了各种理论,但实践性较差。比如在讲解《园林布景》章节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让学生学会很多专业术语,如果不加入案例,学生就很难掌握各种设计方法的精髓。
2.学生主体地位不强。
传统教学模式一味灌输各种理论知识,教师从头讲到尾,将个人观点、看法强加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被埋没。例如《园林色彩》章节,人对美学的主观性很强,如不亲自实践,学生就很难理解冷色、暖色、对比色等概念。
3.忽略学生心理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成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部分教师对学生差别对待,只重视好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后进生缺乏关注。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1.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来。将学生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学习者,从接受式学习改变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案例分析、分组讨论、项目驱动等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学生接受度高。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园林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将互动式教学应用到课程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程教学效果。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园林设计》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师生互动,可以更好地带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知识,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1.案例分析法。
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理论是枝干,案例是丰富枝干的花、叶、果,单纯的讲解理论就好比冬天里的树干,枯黄,没有生命,只有将案例与理论相结合,树木才能充满生机。
在讲解园林设计的原则、方法、规律时,加入生动的设计案例,这时学生脑海中熟记的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例如,在讲解规则式与自然式设计方法时分别列举法国凡尔赛宫及中国西湖的例子,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设计手法的实例应用,而且可以通过两组实例进行比较,充分掌握规则式与自然式园林的异同。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法是教师预先设计题目和要求,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观点,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比如,在讲解中、西方园林特点的比较时,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收效良好。课前教师认真设计问题,学生上网、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答案,在课堂上同学们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享、讨论,从而得到结论。
3.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体,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项目中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高效互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驱动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项目一般来源于企业的真实案例或教师设计的项目,这样的项目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学生在完成设计项目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
例如在《园林设计》教学中,为学生引入真实的园林设计项目――江西省鹰潭市东湖广场园林设计。教师对地址的概况作简单介绍之后,让学生通过拟定现场调研表来完成场地调研、分析调研结果、设计草图、修订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方案等任务。学生在现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若干草图,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出最佳设计方案,进而制作出最终的效果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充分交流和探讨,分析各种设计方案的优劣,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
4.交换角色,换位思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单纯地接受知识,不需要动脑,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转换,在讲评学生设计作品时,可安排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解设计思路,教师作为学生在课堂旁听,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提问,学生进行思考后答辩。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师生角色互换。《园林的功能》章节内容较简单,安排学生与教师角色互换,让学生讲解新课。安排学生提前两周准备,上台讲解课堂内容,对个别知识点讲解不到位的,由教师再进行补充。学生在当过一次“小老师”之后,大胆上台发言,勇于提出个人观点,自信心得到提高。
五、结语
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活跃的课堂气氛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更快地掌握了知识点,个性得到了张扬,学习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强化。教师应该结合教育内容,采取多样的形式,将互动式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唐学山,李雄,曹礼昆编著.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张永年.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包装工程,2004.3.
[3]李巍杭,董英娟.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标志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2.
[4]方健,张求慧.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包装材料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