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麦绒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活用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开展语文活动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突破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激发;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巧妙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要创设畅所欲言、勇于思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讨。要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争相提问,积极思考,这样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起来就特别有兴趣。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标题这样提问:“既然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什么不直接把标题换成‘走两步’呢?”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经过讨论,文章的主旨就清晰明了: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去克服小困难,最终就会战胜大困难。
  二、优化活用教学方法
  首先,文体不同,教法不同,即使同一文体,课文不同教法也不同。例如:都是写景抒情散文,都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品析拟人手法时,教法就不同。《春》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用朗读体会法体会“钻”用词之妙,我先让学生去掉“钻”朗读,加上后再读,比较之下用“钻”字好。好在哪里?接着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到“钻”不仅把小草拟人化了,而且还透露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济南的冬天》中的“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用讨论归纳法品味“不忍得”用词之妙,让学生相互讨论,各组再推选代表说出讨论结果,最后尽量采用同学们的意见来归纳。这样类似的内容不一样教法令学生总有新鲜感,同时也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大有好处。
  其次,年级不同,教法不同,即使同一年级,班级不同教法也不完全相同。如训练学生阅读文章时,初一时可有针对性地带学生进行分析,初二时就鼓励学生自己品析文章,到了初三,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做决定,教师只是适时点拨。
  三、加强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让学生学会质疑。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提问,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学会讨论,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有学生提出:父亲身体肥胖、行动不便,为什么不让年轻力壮的“我”去买橘子?这一独特的见解诱发了讨论的最佳时机,学生情绪高涨,经过他们激烈的讨论,深切地感悟到父爱的伟大。让学生学会合作。教师要善于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争论、接纳、纠正的过程中实现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锻炼思维品质。
  四、开展语文活动
  语文课堂可以开展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背诵古诗词、推荐格言警句、交流学习方法等活动。在班级活动中也可以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如竞选班干部的演讲,联欢会的节目串词。还可以利用与课文相关的影视片指导中学生学习,如写影视评论。更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开展有意义的语文活动。这些活动既锻炼了语文特长生,又使一些不太喜欢学语文的同学也产生了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只有始终坚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从被动中解脱出来,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创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26).
  (作者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北田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5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