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睿

  摘 要:让语文课堂“开放”就是要树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开放的教学思想,就是开放的教学内容,就是开放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开放”;“双主”;“互动”
  
  
  “开放・双主・互动”是针对现代课堂教学的利弊探索教育改革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它是从教学内容、方法、空间和时间上全方位强调“双主・互动・开放”。立足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立足于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发现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语文学科认知结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指导者,作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组织者,作学生释疑解难的点拨者,作创设情景唤醒学生情感的激发者。
  
  一、让语文课堂“开放”
  
  1.树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有道是亲其师而信其道,不妨试想一下,课堂上教师板着一幅冷冰冰的面孔,摇头晃脑自鸣得意机械地重复着千古不变的咏叹调,师生之间没有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教学过程中,就会少了理解、少了引导,多了批评、多了抱怨。
  2.开放的教学思想。素质教育要求“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才”。因此,老师应彻底摒弃“一心装着升学率,两眼盯着好学生”的做法,树立“为了一切孩子”的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于是老师就要“三管齐下”:一要培优,二要补差,三要抓特长。只有这样做了,才是对素质教育的全面理解。所以,更新教学观念是接纳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语文教学要讲究一个“活”字。要让学生提起兴趣,要让学生真正有所得,就要突出语文课“活”的特点与灵性。
  3.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材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素。以前,我们习惯于“教师带着教材走进学生”。而现代的教育观则普遍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当我们带着教材、带着问题走向了学生,学生也带着问题走向了老师。
  4.开放的教学方法。开放的教学法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它可以将情境教学、目标教学、探究教学、合作研讨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创新教育思想优化组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并用。通过课堂教学的开放,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强烈的内心需求,一种持久的参与意识,最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内驱力。
  
  二、让语文课堂“双主”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老掉牙的话题,其实这种教学思想目前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灵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以学生为主体。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的目的是为了毋须教而教,“教”的目的是“学”。是为了“学”而“教”,而不是为了“教”而“学”。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这样看来,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开放的、多彩的。
  2.“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时时处处都要让学生去亲自发现,让学生在黑暗中摸索,白白的耗费时间和精力。教学效率就在于追求花最少的时间去获取最大的收获。去年暑假期间在威海举行的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改革研讨会上我有幸听了余映潮先生两节语文示范观摩课。余先生风趣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独具匠心的课堂教学设计,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温文尔雅的意境韵味,让在座的听课者如进入了忘我的佳境。先生以读为线,以品为纲,巧譬善导。学生兴致勃勃,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我深刻体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让语文课堂“互动”
  
  记得在讲授《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我在指导学生初步认识了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之后,进入第二个重点:让学生理解动作、神态、外貌、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先布置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有关孔乙己外貌、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语段,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正当我准备布置学生讨论这些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时,有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位女同学大声说:“我认为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摧残和迫害。”我感到很惊讶,要知道她脱口而出的可完全是“标准答案”啊!如果就此为止,学生们只是得到了一个现成的答案,这决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我并没有顺水推舟,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刨根问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真正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一个民族拥有什么也不如拥有智慧。未来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未来世纪之争也就成了学习能力的较量。“开放性双主互动式”教学模式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思路。如果我们能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开放・双主・互动”,那必将为语文课堂增添活力,迎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满园春色累累硕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东元路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