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的几个误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海燕 邓娟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育技术的运用却很容易由一个积极的目的走向一个消极的误区。本文将从目的与效果方面进行剖析,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容易走入的几个误区。
  关键词:运用;积极目的;消极误区;目的与效果
  
  一、现代教育技术简论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对于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强调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组合的优化教学,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学校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应是人类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创造和运用的各种活动方式、能力和资源的总和。
  
  二、现代教育技术容易走入的几个误区
  
  根据我国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情形来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硬件软件配置不协调性
  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兴起,教育信息化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据2000年底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小学各类计算机设备达242万台,建立校园网的学校5700所。可以说,硬件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软件建设却没有跟上硬件建设的步伐,“软件匮乏”成为已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瓶颈。我国目前师范类学科《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总体目标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方法;具备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能力;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设计与开发技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具备信息化教学管理与评价的能力。
  可以看出,对于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要求都是很高的,但是目前来讲,我们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很多学校缺乏对教师较全面、较系统、深层次的培训。培训内容相对滞后,根本不能达到上述课程目标所提出的要求。
  2.理论与实践的不统一性
  一方面,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人员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学人员,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但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很少能有让这两方人员同时参加软件技术等的开发和应用的机会。结果就导致“骨肉”分离,相互轻视。
  3.重效应轻效果的浅见性
  由于国家不断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不得不使用这些技术。事实上,在使用过程中,他们并没有掌握这些技术的精华。往往有一种重效应轻效果的倾向。这种倾向反映在多个方面:
  (1)重技术轻理论。教师热衷于技术的学习,愿意花费时间来制作各种课件;而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则持怀疑、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2)重制作轻应用。人们在制作教育教学软件时华而不实,不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反馈和评价,致使真正优质的教育教学软件稀缺。(3)重评奖轻实用。许多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是为了拿到参加各种比赛、公开课的入场券,并不考虑真正的教学效果。
  4.运用过程中的背离目的性
  我们过多地强调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夸大了它对教学的有利作用。有时候很容易忘记所有一切技术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而使用的。夸大技术的结果,就是依赖于技术,而忽略掉所有的技术都是人开发出来的,不可能达到完美,都有缺陷。让技术成为主导,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走入模式化、僵化的这样一条死路上去。(1)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激发兴趣性,忽略学生的兴趣培养主要还是靠老师的引导,而不是靠机器的引导;(2)过多强调使用技术,不论是否需要这种辅助手段,强迫使用。过度依赖技术和信息恐怕并非我们本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之所在;(3)拿多媒体教学来说,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存在一种看热闹的心理。一节课下来,可能就是只看了热闹,这节课的重要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并不在学生关注的范围之内;(4)育人功能不足,情感交流不畅。教师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会走入一种模式化的道路,产生一些“PPT”教师。他们脱离了课件就无法讲课;(5)海量信息与有效信息的价值性。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省去一些教师板书的时间,所以这个本来可供学生对所讲内容进行处理和消化的时间就被剥夺了。
  
  三、结论
  
  善假于物而非为物所假,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选择是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学生为目的,以素质教育为奋斗的意义,才能真正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避免其误区。
  我们在运用教育技术的时候,一定要谨记,技术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要运用它来使我们的教学做到更好,而不是被技术牵着鼻子走。要想真正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我们首先要提高自身素养,从理论上深化认识,在实践中多动脑筋,将这种辅助手段运用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徐菊红,赵呈领.关于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建设的一些思考.
  [2]杨民东.谈高师院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2(1):8.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三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