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桂娟

  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等应该由学生“主动”(即自主)完成,所以,课堂教学应该积极倡导与实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为教书育人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在教学与学习中要注重知识性、人文性、生活性,“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并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第一,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首先是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学习)“任务”,或者设计探究的“问题”。如学习课文《孔乙己》,我们在学习课文的前一天就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我们的学生都备有“预习笔记”)。相同学科的笔记“预习”格式相同,每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设有固定的预习“栏目”,相同学科课型不同预习的“栏目”也不同。如语文学科的小说单元预习栏目有:“作者、作品”、“重点词语”、“小说内容或情节”、“人物性格”、“描写人物方法”、“学习感悟”等。
  其次是教师引导学生对预习“任务”或“问题”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导演而不再是演员了,不再“一统课堂”了,放手让学生按部就班(依据问题进行探究)去做。学生在探究预习“任务”、“问题”时可以参考课本注释、资料,可以同学间(小组合作)交流,也可以与老师一起探讨问题(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将探究、学习的“成果”标注在书上或者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便交流与展示。
  第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
  学生在预习“任务”或者对“问题”探究过程中,对自主探究的成果或探究中存在的疑问进行交流、完善(但不是相互的抄袭,而是补充)。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是以小组为单位,即每组6―8人,每组有一固定的组长,组长负责本组的探究学习、归纳问题、规定课堂发言人选(一般是每节课组内成员要自我展示一次)、考核评价本组成员等工作。“自主合作”是小组内的合作,目的是方便小组与小组的评价,并把竞争意识引入到课堂学习。
  第三,引导学生自主展示
  学生的“自我展示”以“走上讲台”的形式进行。当然,这里的“走上讲台”既指到黑板前板书各自的探究成果、问题,也指在原座位朗读、陈述观点,还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表演。
  每个小组出一名成员,将自己探究学习的成果、问题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在黑板上,或者向大家朗读、陈述问题答案,或者即兴表演(演说),或者提出(写出)探究的疑问、难点等。
  如板书课文《孔乙己》的重点词语或孔乙己人物履历(孔乙己,男,50多岁,籍贯不详。未婚。有时候替人家抄抄书,没有职业,好喝懒做,破落的读书人。)等;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段(句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写出或说出存在的疑难问题(1、课文为什么交代茴香豆的四种写法?2、孔乙己没有钱为什么还要“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穷困潦倒为什么没有人帮他而那些人还要嘲笑他?);陈述自己的学习感受等。
  第四,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评价,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评价”主要是对别人、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定、鼓励,指出存在问题并陈述自己的观点、看法等。
  如小组间朗读课文(语句、片段)、默写的词语、对某个问题的回答等,对展示的成果、问题都是正确的,给某同学或小组加分,有错误的适当减分;陈述观点新颖、独到的还要奖励、表扬等。
  对于同学或小组提出的“疑问”,教师不能急于或直接讲解、说出答案,还应该将“疑问”先抛给学生,让学生再进一步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实在难度较大学生难以解决的,教师要加以分析、引导,最后由教师处理或教师陈述自己的“观点”(答案)。
  如学习《孔乙己》就有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交代孔乙己死了?”“孔乙己是那样的贫穷,为什么没有人帮他?”等问题,教师应该分析写作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现状,帮助学生探究答案。
  第五,引导学生自主拓展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的阅历,为了运用,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为生活服务,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将知识、技能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会形成能力,才能有创新,这也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这也是我们设计“自主拓展”这一环节的意义所在。
  再如学习《孔乙己》课文,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孔乙己的读书目的与我们今天的读书(学习)目的相同吗?孔乙己如果生活在我们现在的时代,他的悲剧还会再上演吗?
  当然,在进行“五自主”课堂学习的同时,还要明确几个问题。一是“自主探究”的界定,四是针对“自主拓展”的环节的设计与把握要切实可行,要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不能空洞、抽象等。
  “五自主”这样的课堂学习,能充分体现新课程关于“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和基本要求”,即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
  我们的课堂教学这一做法,也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精髓――“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它不仅是锻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能力,更主要的是实现了“人”的教育的真谛。
  
  作者单位:
  江苏沭阳县怀文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