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验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体验式教学法应该以学生主体的体验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无论通过既定的主题活动,还是通过创设特定的情景来体验,抑或是通过鲜活的生活场景来体验,都需要紧紧围绕学情来进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体验的产生,首先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重点体现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快乐,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并提供体验的学习氛围和体验的时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素,转变着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了体验式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
  1、创设情景,诱发体验欲望。
  由于儿童好奇心强,对什么事情都会感到新奇,在教学伊始时,要运用多种情境方式导入,让学生产生“入境始与亲”,一下子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萌發儿童参与体验的欲望,让他们能够喜欢学习,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例如讲带问题的生活故事、小品表演、模拟活动等,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他们认真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建议,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又进一步“学会生活”,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如教学《诚信是金》一课,教学开始,我结合教材,讲给同学们一个故事,故事后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扮演角色,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气氛异常热烈,学生积极投入参与模拟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诚信和失信的结果。感受诚信的重要。
  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
  体验并不就是艺术,体验有时可能是薄弱的、片面的、易逝的,随时都可能消逝。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让他们及时地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强化他们的这种体验,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体验的表达,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感受更清楚、更明确,这样会加深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体验,其目的在于期望他们将体验提升为感悟,达不到此种境界,就意味着现场体验最终没有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能够诱发感悟的真正有效的体验,支撑,更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需要有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与学生平等地交往,对学生由衷地关爱,给学生热忱的鼓励,跟学生友好地合作,让学生勇敢地表现,这一切乃是点燃智慧之火、开启灵感之窗、唤醒思想之力的必备之举。让学生在情感中体验,不仅需要老师的身体力行,也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
  3、超越情境——解决问题,获取创造性情感体验
  当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把自己的情与景结合,能够融入情境中学到教材的知识点后,还要能够将自己在情境之中体验到的情感、学习到知识点应用于情境,解决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有利于知识点学习的情境来,才能达到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提高能力的目的。体验式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体验式教学法还需“三思而后行”:情景与活动创设要精心;要辅以现代教学技术和恰切的评价方法。就品德与生活而言,学生只有在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进而使品德得以内化;如果没有自身的参与,没有活动作为依托,体验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因此品德与生活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尽情的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的表现机会。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发实效而丰富的视觉、听觉体验
  在课中可以通过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快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
  总之,通过体验式学习,让体验融于学习中,学生通过体验去感悟,从而达到理解认识、掌握技能、养成习惯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