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任务驱动来探究,凭自主学习创高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玮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富有创造性并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课程。“任务驱动”是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我也不例外,开始我采取了“提出任务――讲解演示――模仿练习――反馈与小结”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是课堂效率高,目标能普遍达到,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完成任务的策略来自老师。找出了病因,我便改变任务驱动的方式,优化课堂,以便真正地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以“创设情境、提出任务――自行探究、教师引导――操作――反馈评价”的模式来教学。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使用小故事、小游戏和流行小话题导入新课题,让学习活动更贴近学生心理,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基本指法时,我选用金山打字的打飞机指法练习小游戏,先告诉学生这堂课要去消灭敌机,不过是用键盘去打。学生的情绪立即高涨。再引导学生:打飞机要遵守规则,还要配合良好才能取得好成绩,确定打字的指法规则,这样,学生不知不觉中主动地进入到指法规则的学习中。
  二、确定任务,启发引导
  确定任务指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对学生基础与兴趣进行分析,提出一个能够应用一部分该阶段所需要教学的信息技术技能与知识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其次,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该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产生一系列需要独立或依次完成的子任务,并找出哪些地方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又有哪些需要学生使用没有学习过的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技能的积极性,比如用powerpoint制作语文课中的古诗。另外,所选择的主题大小一定要适中,尽量保证能够在一节课中完成。
  三、自我探究,自主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情境”的作用有效地激发联想,唤起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和假设,反复设计,不断地通过实践、调查、访问、资料查询、推理等途径进行探究、验证。让每一个学生都尝试,用个人所有能力,努力完成所出示的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当然,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很容易形成学生放任自流的局面,教师必须在内容安排、方法运用和过程组织等方面做文章,注意引导、促进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同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自主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及时反馈,注重评价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地给予反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要让学生充分争论、讨论,对于典型、优秀的问题给予表扬和鼓励。与及时反馈相辅相成的就是课堂评价。在评价方法上,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也应当成为评价的主体,要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让学生在互评、自评中得到锻炼,受到激励。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学生共同分析回答,并展开探究;学生操作过程及学生作品可以通过网络教室平台请学生一起进行评价赏析。
  实践证明,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最优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和创造,收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招远市教学研究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