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秀荣 王国妮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它以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采用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共同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如何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我院在2007年向省教育厅申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研究”科研课题并获准立项。本课题是以我院已开始实施“校企合作”的医药营销、医药物流管理两个专业共计9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历时两年围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进行全方位实践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效接轨探索出新的途径,取得明显成效。
一、建立“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把“企业的需要”作为我们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形式较多,采用哪一种合作形式为宜,应根据合作企业现有的实训资源、工作环境等实际情况,再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以及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等条件,选择性地开展。目前我院重点确定了“2+1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两种校企合作模式开展实施,先后与4家医药企业签订了“2+1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合作协议,互派教师23人次,已参加合作的班级9个,切实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1.“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减少企业培养人才的成本(如人力投入、设备硬件投入等),达到人才长期储备的目的,为企业谋求强大的发展后劲提供支持。为此我们学院在2007年与吉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医药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先后把医药营销专业的3个班命名为“吉鲁班、唐星班、哈药班”,实施“2+1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修订了专业教学计划,凡参加“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的班级,教学计划中安排前两年在学校上基础模块课、部分专业模块课和岗位模拟实训;从第一学期起,企业每学期安排业务骨干轮流来学院承担合作班级部分课程的讲授任务,如“案例分析”、“市场策划”、“企业文化”、“医药商品”等,学院负责支付企业兼课教师的代课酬金;企业每学年给合作班级综合成绩前十名的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企业奖学金”以示鼓励。这种“订单式”合作形式,给企业提供了提前参与教学和选拔人才的机会,可以从精神层面提前介入到未来员工的学习阶段,将企业独有的文化传播给未来的员工。教学计划安排第三年,整个班级“打包”去合作企业顶岗实习一年,第三年剩余的教学任务将全部在企业完成,“课堂转移到企业,学生顶岗实习作为教学的延伸部分,通过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一年的顶岗实践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也彻底解决了以往实习生“以工代学、放羊式”的实习状况,这种合作形式的良好效果,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是高职教育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模式,也被称作”三明治“的教学模式。它的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可以检测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实践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依据。为实施这一合作模式,我们学院与长治昂生医药集团签订“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协议,先后有医药物流管理、医药营销专业共6个班290名学生正式启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中安排第四、五学期这些班级的学生在教师带领下,依次排序到昂生医药集团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践学习,学生由各岗位的师傅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实际工作过程。学院和企业均派出理论水平高和操作技术过硬的业务骨干给在企业的班级每周授课10节,课堂继续延伸到企业。企业为实习的师生免费提供食宿,并负责合作班级的岗位实践考核,每个班均在两个月实习结束时,企业负责根据现场测试成绩和平时的表现进行总结评定,分三个等次颁发“企业奖学金”和“工学交替”证书。企业将每个班的实习过程制作成全套资料反馈给学院,为我们修订各类教学计划和有关文件提供了参考。
实践证明,开展“校企合作”顺应了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心理预期。它作为我院经营贸易类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个环节,无论对学生成才还是对教学改革,都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为今后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提供了借鉴。
二、制定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能否走好、走长远,必须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保障机制
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了由学院院长、公司董事长为主的“校企合作”领导组。由系主任牵头,教务处、学生处配合的“校企合作”工作组,精选学院高素质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精英等组成的工作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每项工作。
2.动力机制
加强考核与激励。学院对到企业上课的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实习学生的工作表现,每月开展考核与评价;同样企业对在工作岗位辅导实习生的师傅以及为学生上课的业务骨干实施成效考核,认真评价合作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并根据考核情况付给一定的报酬和奖励。
3.运行机制
注重合作过程的成效展示。学院和企业必须重视“校企合作”教育的成果,除有总结性的文字外,还经常把学生在岗位上的工作过程拍成图片、制成光盘、列成图表等成果,集中展示给学院师生,展示给企业,从而增强学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信心。
三、构建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我院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制定一套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推行“校企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课程设置上,在完成国家规定层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突出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强化企业文化熏陶和强调实践环节等特定内容。先后修订了“医药营销”、“医药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重点突出以下四点:
一是通过对物流管理技术岗位、医药营销工作岗位分析,确定其岗位的职业能力;二是按照各岗位所确定的职业能力,推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综合训练课程和考核标准及考核体系;三是要求所有课程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工作岗位情况分别采用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工作,统领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四是改革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改革传统的“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手段和方法。采用学院和企业双方进行考核的办法,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的考核,学生毕业前要参加山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高级工的测试,获得不同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研究探索校企合作“三方共赢”的途径
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就业。因此必须注重“三赢”的合作目标。三方共赢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学生赢
学生首先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了学生职业思想准备与企业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进入企业后不适应的现象,就业能力明显增强。
其次,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有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中做、做中学”。学生在校期间在课堂上是“学生”;学生到企业顶岗学习期间,就是“准员工”,实现了课堂与岗位零距离,在和企业师傅共同工作、生活的同时,培养了“敬岗、爱岗、适岗”的良好职业素质,使其顺利地完成从学生走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2.企业赢
首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为企业提供了选聘优秀人才的渠道,供需双方已经见面,给了企业考察、选择、培养技术人才的机会,可以达到人才长期储备的目的,为企业谋求强劲的发展后劲提供支持。
其次,学院、学生都成为企业的义务广告宣传员和消费者。在行动中会有意无意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产品,成为企业的义务宣传员和消费者。
最后,教学计划安排,在企业实践锻炼的班级全年不断线,始终保持有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做到“首尾相接”。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约一部分人力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学院赢
首先学院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骨干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全系教师的专业师资水平;促进教学团队建设、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校企合作教材编写等各项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还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教育教学全方位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实训基地建设。学院扩大了办学规模,增强了学院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能力。
其次,企业不但为学院提供了实习基地、为实习教师和学生免费提供食宿,还承担了部分专业模块的教学、技能训练和考核任务,取得了实施“校企合作”的宝贵经验和第一手资料,为我们完成各项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
因此创造“校企三赢”是合作的基本前提,只有立足三赢才能解决好校企合作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才能维护校企合作长久的生命力。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学院谋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勇于开拓,锐意进取,为医药行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该文为2007年山西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研究”编为29号立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
[1] 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高等农业教育,2006(12).
[2] 周和平等.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学研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黎明职业大学.
[3] 杨金土.校企合作是办出高职特色的重要条件.
[4] 孙毅颖.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系统分析.职教论坛,2002(12).
[5] 马思援,宋全政.从校企合作走向半工半读.中国教育报.
[6] 霍晓光.校企合作产学互动订单培养.中国培训,2006(2).
作者单位: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