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霞

  摘 要:数学观察力,是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应必备的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始。要使这一阶段的培养达到较好的效果,不但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时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即必须做到观察内容的指导,观察顺序的引导和观察方法的训练。
  关键词:观察内容的指导 观察顺序的引导 观察方法的训练
  
  一、观察内容的指导
  1.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前提,一是已有的观察方法;二是旧有的知识基础。学生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首先从观察单一物体数量的多少入手,然后逐步发展为不同类物体分类数量的多少,最后还要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将物体分类数数。
  2.观察数量间的相互关系
  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两个部分,数与总数,大小数与相差数,每份数与总数。一倍数、倍数与几倍数、等数量间的四则运算关系。开始时,学生一般只会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数量间的一种运算关系,以后就要逐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幅图中的数量,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依关系。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8页试一试中第一题图,它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因为7+2=9,所以9-2=7,9-7=2。
  二、观察顺序的引导
  小学低年级数学要求学生掌握的观察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
  ◇表示5,◇◇◇就表示15,这样学生就很方便的看出◇◇◇◇◇表示25。
  1.横着看
  从左往右看,或者从右往左看,例如一年级第二学期第32页,看图统计,用实物图来表示一个数,它是从左到右:
  2.竖着看
  从上往下看,或者从下往上看,例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第19页,2的乘法口诀,从上往下,借助直观图,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掌握2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3.从中心向周围扩展
  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43页加减混合。它是用汽车停车场车辆进出的情景来说明的。原来有4辆汽车,先开出1辆,再开进2辆,现在停车场里有几辆车?算式是4-1+2,这样就比较形象,让学生观察,再列式计算。
  三、观察方法的训练
  观察的方法,就低年级而言,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具体地说,主要应进行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1.应用旧知,指导观察
  例如,教师让学生观察一幅画,图内有大小不同的7只五角星,要求学生按图意编出一道求一共有几个五角星的加法应用题,学生必须先回忆以下两个问题
  (1)要求图内一共有几只五角星,可以分成几部分?
  (2)这些五角星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成两部分?回忆这些知识,就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编出以下三道题。
  A.图内有4个大五角星,3个小五角星,一共有几个五角星?
  B.图内大五角星比小五角星多几个?
  C.图内小五角星比大五角星少几个?
  2.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
  例如,给出9的乘法口诀后(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4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帮助记忆。
  (1)观察比较它们的积,发现下一句口诀的积都比上一句多9,上一句口诀的积都比下一句少9。
  (2)观察比较它们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发现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都是9。
  (3)观察比较它们积的十位数与乘数,发现积的十位数都比与9相乘的数少1。积的个位数就是10减去与9相乘的数的差。
  这样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以前者为参照物,逐一观察,逐一对比,有次序地找出前后观察对象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这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绥芬河市阜宁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