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途径有诱发创新动机,启迪创新意识;以疑导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展实验空间。
  【关键词】物理 实验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途径如下:
  1.诱发创新动机,启迪创新意识。传统的实验教学把实验课仅作为验证理论的课程,所有的实验都是按教材预习,对照教材做实验,依据教材写实验报告,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面对21世纪的人才需求,这种教学模式显得陈旧和狭窄,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改变传统实验教学那种对基础知识的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过分强调,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开设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题目,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置于实验教学活动中。
  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关键在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上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反之,如果课堂氛围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短路。要想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要彻底抛弃师道尊严,教师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等传统观念。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学会用微笑、幽默、鼓励的语言,让自己真正做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伙伴,消除学生对自己的隔膜与敌意。随时将自己对学生的信任、期望、赞许等信息通过眼神语言态势传递给学生,建立起一种融洽协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消除神秘感、恐惧感,让学生敢于怀疑书本,敢于怀疑老师,敢于怀疑权威,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勇于和同学、老师争论。其次要变传统的灌输式的学习为探究式学习。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老师讲得非常仔细,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反复强调,学生背得昏天暗地,可考试时实验还是丢分最多的。那么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2.以疑导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贵有疑,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学生会一带而过,其实是貌似理解并未真懂,而这些内容往往是深化知识理解的关键处。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于无疑之处生疑,并对疑问展开思考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向纵向发展。“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当学生探索的问题有相当的深、难、宽度时,学生通过努力仍理不清、难解决时,这表明学生正处于“愤”、“悱”状态,教师就应及时引导,直到学生获取问题的结论。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此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拨动学生思维想象之弦,指导学生重新探索,分析错误所在,寻求正确的答案。
  教师是否善于提问,影响着学生是否善于提问。教师可以用设问、反问作示范,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随着问题深入探究。比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先设问: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吗?学生猜想后再反问:如何设计实验电路?等,实验完成后又问:是否能用图像把实验结论表示出来等。教师善于提问,会帮助学生养成“发现――提出”问题的习惯,进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在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必要的时候还应加以启发和诱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也应当保护这种积极性,指出其积极合理的成分,使他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就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尝试实验探究、调查访问、展开联想等方法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如初三物理的“托里拆利实验”,在演示完大气压支持着管内水银柱以后,进一步演示:①使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②将玻璃管上提或下压一些,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③换用较细或较粗的玻璃管重做上述实验,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④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用塞子塞紧,从开口端向管内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让学生观察水银面高度差并设疑:拔出塞子时会有什么现象?学生积极思维后再用实验验证。⑤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倒插在水槽里,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水上升?然后再实验验证。显然,在增做的演示实验中,可以激进学生对“大气压”问题的主动探索,为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及测定”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大气压”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展实验空间。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中处处用物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可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是不易发现物理问题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用物理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挖掘现实生活中蕴涵的物理信息,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变“单纯从书本中学物理”为“密切联系生活做物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开拓广阔、自由的新空间。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活动课中,抓住契机,将物理的学科的知识得以有效渗透,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创造能力得以多维发展。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力求使活动课在形式和内容上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中体会创造的艰辛、劳动的光荣、成功的喜悦、合作的重要。我们辅导学生自制的“彩色闪光灯”、“电动秋千”、“直流电动机模型”。创意不凡、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使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及协作创新精神都得到了良好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