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为“径”,学好文言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现在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够,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文章的导入、朗读、表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谈了自己所尝试的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 学习 兴趣
文言文在高中课本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每册课本六个单元中。有两个单元文言文,占三分之一的比例,但实际教学的课时量远远超过了三分之一。高考试卷中。文言文的考查分值也一般在二十分以上,比例也是相当大的,可见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现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面临这样一种局面:教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不遗余力地讲解,而学生却“昏昏欲睡”,或茫然不知所从,很少有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究其原因,大概主要是为了应试,教师过多地注重字词的释义、用法,句的翻译、倒装等等,将文言文的教学变成了古汉语的教学,从而忽略了学生对文章整体美感的认识,忽略了对学生关于文言文的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样,教师的“苦讲”与学生了无兴趣的“苦学”,必然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当务之急。
古人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还有言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觉得兴趣也是最好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就会自主地去学,甚至去思、去钻,这比教师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中,我尝试了这样几种方法:
1 运用典故、成语故事等导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虽然是高中学生,但他们对故事的兴趣还是非常浓厚的,尤其是一些古代的名人轶事。在文章的导入中,恰当地运用跟文章作者或内容有关的典故或者是成语故事,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如讲庄子的文章时,可引入庄子的寓言,或者是庄子洒脱为人、淡泊处世的一些故事,像“妻死,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庄周贷粟、庄周辞官不就的典故等等,让学生从中了解庄子的处世态度和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这样,有了足够的“蓄势”,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就大大地提高了。
2 运用美读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读中感受到文章的美。我们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历代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果忽略了“读”的环节,那就太有点浪费了。在课堂上,通过读,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默读,把握语气、节奏、感情等,然后让他们充分展示。读得好的,报以热烈的掌声,并让其他同学去揣摩、模仿,读得不够好的,大家分析原因,鼓励再读。这实际也是一个朗读竞赛,这样的竞赛学生会很自然、很乐意去参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会对文章有整体的感知,也能感受到文章的美来,从而对文本产生兴趣。
3 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不要只顾字词的释义和句的翻译,对于一些叙事性的、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应该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在对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把握中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如《侍坐》一文,内容短小,可以让学生分组反复表演。我印象很深的是学生在表演时对孔子“哂”的情态的把握与争论。子路“率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后,“夫子哂之”,这一“哂”到底有哪些含义?怎样表演才合适?好多学生都争着表演这一“哂”,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最后通过讨论,明确了“哂”的含义:微笑中有善意的批评。因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但绝不是不相信子路才能的批评。明确了这一点,学生的表演就更生动了。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去体会孔子作为老师的修养,从而更好地把握孔子的形象,加深对儒家“礼治”、“仁政”思想的理解。而且在这样的课堂表演中,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所收获。
4 在字词的讲解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温故而知新”。字词句的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如果仅就文章中的词句一味地去串讲,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为这些内容本身比较枯燥。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首先让学生从他们已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同类的词、句进行类比理解,特殊的再加以强调。这样,“温故而知新”,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新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联想的习惯和能力,并且能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可谓“一举三得”。只是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要费力一些,因为有些学生对已学过的文言文记忆不深,很难从他们的知识库中找出同类来,慢慢坚持和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在课堂上就会踊跃起来。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对文言文的学习也就会越来越轻松。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虽然量大而费时费力,但只要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能使教学轻松起来,使学生乐学,使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