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类专业的必修课,学生初次接触此类课程普遍难以进入。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学科,学有所获。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奠基石,其深入学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对目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且提出建议与实践检验。
关键词: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观念
基础会计学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课。凡属经济类的学生都要在学习此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的会计课程。其性质属于微观经济管理方面的重要学科,作为会计学的分支,它阐明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应知道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及其对象、任务,认识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理解会计要素、科目、账户的相关理论和记账方法及其具体应用;掌握会计凭证、账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的要求,明确会计核算程序;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等等。学习基础会计学要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和有关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从事与经济相关职业的人而言,都需要了解、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并具备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类的学生在初次接触基础会计学课程时,普遍难以进入,针对现实情况,笔者总结这些年讲授基础会计学入门课程的经验,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课时有限,定位标准不能过高
经济管理专业类的学生在初次接触基础会计学课程时,普遍难以进入。其主要原因是课时有限,教师不能像对待会计专业的学生那样将问题细化。如账户设置、复式记账及其运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等,这些内容如逐一详细地向学生介绍,势必占用大量授课时间。虽然教师应跳出教材,针对不同专业有不同要求,但基础会计学的连贯性又使得学生课后学习不能脱离教材,也就是说教材一定是学生学习和消化的参照物,否则将导致学生课上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状况发生。另外,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常会感到教材内容的艰涩和术语的不通。甚至有学生反映既读不懂教材又理解不了其中的内容,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在理解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上,应力求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应能让大多数学生完成。特别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定位标准不能过高。
二、 教材统一,授课内容应注重提炼
因为是专业基础课,在教材选用上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基本统一。由于没有各专业的适用教材,因此对于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的起点在教法上是一样的。专业教师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总是习惯于将非专业学生看作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求学生会做账,其结果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逐渐减弱甚至放弃。而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讲,由于专业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目的十分模糊,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会计与他们所学专业没有任何关系,毕业以后不会从事会计工作,学了不知道有什么用,学习上非常不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自然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教学失败。据统计,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在考试及格率方面相差悬殊。一般非会计专业学生该课程期末测评的及格率在50%~60%,而在会计专业学生中,及格率几乎100%,班级平均成绩80分以上占80%以上。同样的教师,同样条件入学的学生,其结果却大为不同。究其原因,不仅是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授课提炼,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课程重点,都是值得探索和深思的问题。
三、讲练结合,重在实践
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黑板+粉笔”。对于中职学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更应尽量避免理论概念多且枯燥而乏味的授课方法。突破顺序教法,会计要素、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循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理论一带而过,重点落在“练”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做会计凭证练习借贷记账法;通过记账识记会计科目;通过做会计报表理解会计要素,让学生真正感到在做中学、学中练的收获和体会,突出实践教学。改变以往由于课时的紧张,“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防止为赶进度,不顾及学生的反应,不重视课上交流互动,教师只管自己教,一味地讲下去,造成学生越学越觉得困难的局面。而基础会计知识又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如果前面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后面就很难跟上。这使得学生感觉会计高深莫测,许多学生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手段上,除合理采用传统的板书外,还应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做到图文并茂。防止内容设置上不科学,制作内容太多或通篇电子板书,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同时引领学生动手做起来,可采用多媒体进行会计业务示范,通过视频让学生边看边做。并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课堂上,及时消化。既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改革内容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
相信人人能成才的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观念;读书是学习,而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的观念;面向全体、关怀每一个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的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观念;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的观念;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的观念;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观念;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观念;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观念等都应成为职教工作者的基本观念。
2.培养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专业为中心急功近利的培养方式,变刚性教训计划为弹性学习计划,开设选修课,让学生有较大的自我选择权。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鼓励冒尖,让每个学生的专长、特长都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上应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采用研讨式、问题式、导学式等教学方法,激活学生,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3.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教材的教学内容反映新知识滞后,缺乏教材的多样化。解决的办法是:
(1)正确处理好教材的继承性与先进、知识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以外最新的、最先进的相关知识。通过教师和学生网站查找优秀教案、通过政府网站查阅会计政策和会计环境等信息、通过行业和企业网站了解工作动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上网获取信息。学生通过浏览网站,不仅能了解动态、扩充知识,还能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的个性发展可得到尊重。
(2)编写课业指导书。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点、疑难解析、教学进程、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网站访问、讨论题、作业题、成绩评定等内容编成指导书,并在课前发到学生手上,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进程,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筛选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课外必读书目。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加以改进。精心筛选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课外必读书目,并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良好学习环境,要求学生认真研读反映会计学最新学术动态和成果的资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体现合理的知识结构,选择性地引入新资料、新观点、新理论。教师还可撰写校本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
4.评价手段改革
过去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依据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考勤,二是作业,三是考试。新的教育理念倡导考试方法应将考知识和考能力结合起来,考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把平时的学习态度,能力与教学活动的表现纳入成绩考核之中。故评价手段应多样化。(1)以会计实操的完成情况来考查学生是否能做到自己去学、学的效果如何、操作水平怎样。(2)以讨论中的表现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丰富试卷题型,增加客观试题分量,以考查学生对知识面的掌握情况,重在考查知识运用能力。(4)以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学生道德素养的一个方面,它对工作态度的形成至关重要,对学习态度的评定应该在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五、结束语
总之,对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多学、多练;另一方面要从以教材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书本转向经验,由课堂中心转向社会生活,由知识中心转向重视实践。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收获学习硕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