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益和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所以,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并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阅读课本中指导学法;在讨论交流中指导学法;从知识联系中指导学法;从探索规律中指导学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法;指导
   “授人之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之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一个人一生需要在不断学习与不断充实中度过,从小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将来走上社会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适应社会竞争,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打基础。可以这样说:“学,道路漫漫,学无止境。”所以,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培养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要教给他们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为此,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索。
   一、从阅读课本中指导学法
   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让学生合着课本来听课,直到布置作业时才打开,虽然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不至于被课本的内容和顺序所干扰,但不利于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方法的指导,长期这样的教学,学生不重视数学课本的阅读,表现在做数学练习以及考试中,还未读懂题目就匆匆忙忙作答,往往最后会有失误,形成一种不良的学风。因此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课本,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着眼于教会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己表达的方法,使他们读有所获。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每次教学新内容,我都向学生指出要学习的新内容的要点,并要求学生根据要点、新授例题下面的提问和提示,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本,看清插图、分析算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一找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通过一段时间的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了有顺序、连贯性地阅读插图,能较快地理解题意,对顺利地掌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讨论交流中指导学法
   在教学中,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使个体的知识、品德、能力变成群体的,并影响到各个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在学习中,有的同学学习方法得当,对新学内容理解较快,时不时能想出一些巧妙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一些学习内容,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由于角的符号“∠”与小于号“<”非常相近而容易混淆,在教学中针对“角的符号与小于号有什么不同?”安排了一个讨论环节。有一位同学伸出左手的两个手指,分别比划出这两种不同的符号,并说出他们开口方向相同,不同的是写角时开口下面是直的,写小于号开口下面要向下。他的一席话,引起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伸出手在面前比划着。从作业中也看出全班同学写“∠”时写得非常规范。再如:教学“万以内数的组成”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用0、2、4、5四个数字组成不同的四位数并找出最大和最小的四位数。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他们共同研究,找到了组数的规律。经常性地通过这种讨论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加了学生人人参与的机会。
   三、从知识联系中体会学法
   小学数学教材对每一个新知教学都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编排的。其实,这也是在提示我们:教师应如何去教,学生该怎样去学。但学生毕竟是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还缺少领会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对知识间的联系做出揭示,好让学生能从中领悟到学习这一新知的途径、方法。如“小数大小的比较”,由复习两个整数大小的比较,说出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之后提出问题:小数的大小又怎样比较呢?通过比较2.35元和2.41元、0.07米和0.059米的大小两道例题的教学,抽象概括出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是“练一练”。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呢?“探新”之前的“复习、引新”是帮助我们在新旧知识之间搭桥铺路,使我们感到掌握新知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旧知识的发展和继续,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自信,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探新”过程中的阅读、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等,则是激活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练一练”则是“巩固新知识”,让学生从由浅入深的训练中强化新知识。这样的分析,虽是粗浅,可学生有了这一帮助,便可从中悟出:学习新知识,需想一想旧知识;需要脑、口、手的配合;需要抽象并概括出规律;需要进行练习巩固等等。还有像课本中用彩色字、图出示的地方;用虚线加框的地方;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提问;存留的空白;练习中的题目安排;习题旁的插图等,其都有暗示学生该怎样去学习这一知识的意图,教者应在此作必要、适当的揭示、说明。
   四、从探索规律中指导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和品尝出自己获取知识、取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的思维品质,实现系统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的统一。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在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各种手段学习新知,教师适时予以点拨、引导。这是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如:教学“2~9的乘法口诀”时,在引导学生发现2、3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和规律后,让学生自主探索编制4~9的乘法口诀。学生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作为铺垫,加上自己的独立探索,经过一番努力,自己获取了所有口诀的来源及含义。再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想: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根据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来推导。然后教师就鼓励学生来证实自己的猜想。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同学们通过剪、移、拼,把梯形转化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虽然方法不同,但都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中经常通过这种探索性地学习,使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创造行为的个人的观念体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