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晓辉

  摘 要: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从校本教师培训、校本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三大方面入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校本研修;校本培训;校本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校本研修从有益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应主要包括校本教师培训、校本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三大方面。
  
  一、校本教师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培训的根本目的就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校本培训必须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手段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根据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坚持“六个相结合”的原则,即: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行动跟进相结合、以老带新与以新促老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测试与活动展示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等六个原则。必须改变“讲座式”的传统培训模式,必须坚持“以校为本”,必须着眼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及科研课题研究等方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各项培训活动,以提升教师的师德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1.校本培训应突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学校中教师学习关注的不仅是知识学习,还有倾听、阅读、反思和询问他人等行为学习。通常教师的教学被狭隘地理解为举办在职研讨班或周末培训,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接受与形成的,其主体精神没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知识社会发展的突出特征是通过主体问的理解和创造活动去实现社会进步。从每个学生的成长出发,教师的工作总是在实现着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充满着研究与创造。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师的研究。这种研究是教师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态度、方式,体现着教育的根本意义。教师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表明教师的研究意识、主体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应仅视其为学校教师发展计划的一般程序,更不应视教师为专业发展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师个人自愿、自觉的行动,它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教师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
  教师的自我更新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自觉”与“自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序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为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可以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2.校本培训应突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
  教师职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创新是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发展所含创新之义是在超越实践中拥有的。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的不断充实和进一步完善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成长的,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在教学情境中,由于个人化的教育观念和自身的实践经验,而使其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具有独特性。教师专业发展带有的这种“个性”特点,就要求充分尊重、重视教师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现实的专业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把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回置于鲜活的现实之中,使理论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意义的主动探求,将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使教师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而这种不断加深的理解就是教师工作创新与教师获得发展的首要条件。
  
  二、校本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所谓的校本教学研究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究”或汲取同伴的经验解决问题;其目的不在于让教师去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是让教师去改进与解决自己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它强调的是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改进实践,改进教学实践的过程,就是行动研究的过程。校本教学研究是在“教学问题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行动一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日常教学的“问题”并非都能构成研究的“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并“有心设计”了问题解决的思路之后,教师日常教学的“问题”才能转化为研究“课题”,这也意味着教师的“问题意识”上升成为“课题意识”。校本教学研究设计是教师在发现某个值得追究的“问题”后,在随后的相关联的课堂教学的设计即备课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教师在提出或解决“问题”时,个人经验是有限的,往往需要与其他教师合作。当教师在集体备课、说课中借鉴同伴经验或智慧以解决教学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问题时,这种备课或教学设计活动就是校本教学研究所倡导的以“研究”的意识来强化教学设计活动。在问题解决之后,需要将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整个过程进行“叙述”。无论是“笔述(写作)”或“口述(说课)”,都要叙述出来,以便于公开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课题,以课题为理性引路,以课堂为实践空间,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研究活动,如教师论坛,组织教师参与论坛互动,着力解决最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个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就要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如开展“专题教研”采用分层分类组织管理的形式,学期初由学校确定专题教研的主题,各教研组教师在“专题教研”前可以围绕主题广泛收集资料,就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总结,达到激励教师参与、合作、交流与共享的目的。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智慧,新的教学智慧是要改造教师的落后观念。教师课后必须要有“教学反思”或“课程故事”。反思要一分为二地分析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目的是使教师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教学研究活动还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制度,要经常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各种学习讨论与课题研究,随时进行信息交换,建立

一定的考核制度,以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教学与研究是“共生互补”的,即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形成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注意将科研成果迅速地转化为教育效益,用科研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有了研究的参与,教学的品质、水平与境界会不断提升。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面向未来的过程,也是保证学校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精神世界有重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观念;(1)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课程开发表面上看是以校为本,但隐藏其后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是为学生在的,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本身是以学生为本,所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2)促进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创造潜能的发挥,使其体验成功,从而不满足于做一个消极被动的“教书匠”,进而利用自己“讲台之主”的权利,强化反思意识,从教育实践人手,便捷地进行研究,逐步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并提升自己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积极、主动地使自己走向“专家型教师”。(3)有助于教师之间合作精神的形成。教师职业的一个重大特点是“专业个人主义”,这种特性使教师长期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校长、家长、学生、社区人员广泛参与的活动,因而必然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校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社区人员之间、教师与课程专家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长此以往自然就有利于教师合作精神的发展。(4)注重改善师生关系。校本课程开发扩大了信息来源,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所以学生很可能超过教师,并把教师“问倒”,这就可能引发“师生观”的转变和“好学生”理念的重建: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对自己的意见,并想方设法使学生超过自己。校本课程开发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成为主流,这就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甚至要鼓励学生“犯规”。如果一个学生只知唯师是从,而没有自己的观点,不敢也没有向教师质疑问难的习惯,那么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形成、个性的张扬,而且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二,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会自动发生。借助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要求教师角色从“教书匠”到“研究员”和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
  第三,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校本课程开发环境下进行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更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课改文件和课程理论、校本教材的开发理论等,使教师在短时间内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并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科学编写,凸显特色,形成体系。基于“校本”概念中“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这三层含义,校本教材的开发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结合传统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出既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又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取得良好效果,对学生而言,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宽,视野开阔;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学习知识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对教师而言,新的课程理念和“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已在教师的头脑中扎根,并逐步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自编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
  
  (责任编辑:邹芳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