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中学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智耀
大到国家。小到基层单位,甚至是家庭或是每个自然人,都离不开管理。学校教育同样如此,教育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如何在科学管理的同时将其上升为一门艺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当前新课标下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我认为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管理者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摆正位置,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一个称职的校长,应学会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应该做的事情上。摆脱工作中的忙乱和乱忙现象。才能使工作事半功倍,管理更高效。平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能胜任本职工作,和大家一起努力创造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狠抓学校安全工作
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安全工作必须建立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落实责任,建立制度,加强教育,加强检查,使之落到实处。安全工作是一件难抓、又不容疏忽的工作,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的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较为突出,进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比较多,这些都是安全隐患;乡镇学校的学生寄宿或走读同样存在隐患,必须加强巡查,及时排除隐患。同时建立学校、教师与家长的家校联系制度。
三、营造良好的氛围
人们经常说:环境育人。良好的环境就像肥沃的土壤,适宜秧苗的生长。学校环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环境,一般指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的绿化、地理位置等等;二是人文环境,一般指学风、班风、校风等等。好的环境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促进教师工作品质的良性发展。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在管理中主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真正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营造良好的周边关系,主动争取教育部门领导的帮助和支持,积极协调学校与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工作的重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秩序相发展不能单靠师生的自觉来完成,制度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于引导,学生在于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作保证。让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常态化、制度化。利用制度把好过程管理,体现“多干少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尽最大力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作为一个群体。一个单位。只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维护公平,才能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与氛围。但是制度的制订要征求老师们的意见,最好与老师们一起来制订。并请老师们献计献策,拿到教代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讨论、审议和通过,最终变成老师们的自觉行动。通过量化考核体现“多干少于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要让干多干好的人。人人知晓,人人“眼红”,而且管理机制具有流动性,要让落后者感觉到他也有机会受到同样的待遇。
要体现人性化管理,我认为人性化是要抓住人的本性特点。而不是照顾个人的情绪。人的本性是――在社会大的环境中总是比富裕程度和社会地位、在单位里总是比是否公平。作为管理者要抓住这一点,利用好这些人的本性。工作量上体现公平,要留给教师发挥的空间,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工作。
五、关注教师家庭其他成员的状况
每个教师都有他潜在的许多因素影响着他的家庭,这些因素也是影响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未必有能力去解决教师本身的这些问题,但只要我们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他们。哪家有困难去帮助帮助,谁家有孩子考上大学,去祝贺祝贺。谁在工作上有起色,取得好成绩给予奖励等等。这些看起来的小事,但在教师心里却是一种待遇、一种荣誉、一种尊重。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制度约束外,更要有管理者的智慧去“人性化”地执行制度。要给教师充分的信任,教师才会发挥各自的才能。才会愉快地去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了教师自我管理意识和对领导的信任感,达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境界。
责任编辑 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