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楠

  在初中阶段,地理一直被人们视为副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尽最大可能地发挥课堂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心里喜欢这门课。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成绩,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
  
  一、发挥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课本插圈、地图册和地理挂图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教学时注重地图的应用。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起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比如,我在进行《黄河》这节课的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我先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形状,一个几何的“几”字。先入为主地让学生形成一个概念,中国版图上的那个蓝色的“几”字,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然后在图上标出上游、中游、下游的分界点河口。边厕边讲,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流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最后进入渤海。尤其将黄土高原用红笔画出,再描出陕西和山西两省,明确这两省位于中游河段,给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埋下伏笔。使枯燥的流域图直观明了,简化了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思维集中,印象深刻而且便于记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简单、直观、明了。既可以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授《西双版纳》这节课时,我先放了一段西双版纳风光的视频,配以美妙的葫芦丝。一下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如仙境的西双版纳。然后问学生“想不想到这个地方去”?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想”,再进一步提问“那么谁知到这个地方在哪里?我们怎么才能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除了有如此迷人景色以外,还有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当然,这节课也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再比如,在讲授高一地理《月相的变化》这节课,在课前。我精心制作了课件,用flash来表现地球、太阳和月亮的位置变化,配以时钟,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一月之间不同的月相。本来一个很难讲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演示,重难点迎刃而解。月相的变化通过多媒体技术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而且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三、通过活动课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八年级上册中的<土地资源>这节课,就设计了一个课外活动题。让学生调查家乡土地的利用状况,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在落实活动前。我先设计了一些问题,如十年之间你们村里的耕地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原来的耕地在功能上都有哪些变化?让学生回去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了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具体。并结合家乡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通过调查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
  除此之外,由于地理学自身的特点,教师在上课时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借用古诗词等等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授课时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的学习能力,同时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