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让品德课堂更高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国兵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已经成为全体教育人的共识。而我市正积极推进的“活动单导学”模式正是对这一课改理念的践行,焕发出独特魅力。
什么是“活动单导学”呢?简言之,活动单导学就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或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把学生从“书本世界”和封闭的知识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享有更充分的自由思想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与心的解放,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真正使学习主体化、活动化。
那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才能让“活动单导学”模式促进品德课堂的高效呢?本人认为必须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精心设计,二是关注学生。
一、精心设计,“活动单导学”模式成功之基
一堂好的“活动单导学”模式课离不开一份好的活动单,好的活动单设计能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给学生开展活动以参照与媒介。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学习内容,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上面的活动单中提出的两个学习目标明确,切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学生一看就知道本堂课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并富有一定的层次性。
其次,活动单的设计中活动方案的指向性要明确,语言文字力求做到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在活动中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学生知道哪儿该自主学习,哪儿该合作探究,怎样合作探究,展示时以什么样的方式等等。因为我们的学习主体是小学生,即使是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读题能力、理解能力与初、高中学生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明确易懂的设计有助于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活动单设计要力求准确精炼。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每册都有12课到14课的教学内容,而且容量大,按照参考用书的要求,大部分课文都要安排3课时到4课时,全学期就需要将近50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根据最新的课程设置规定,每周只安排2课时品社课,全学期按照21周算最多只能上42课时,正常情况下显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而运用活动单导学模式却可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活动单设计者要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紧扣教材重点,设计活动方案。每篇课文尽量设计两课时活动单,如果是偏重社会知识的课文最多不要超过三课时。活动不宜过多,一堂课最多设计三个大的活动。活动的关键是突破重点难点。如《科学技术的喜与忧》一课活动单设计中,活动二和活动三紧扣重点难点,即认识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利用不当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科学技术本身没有好坏,决定好坏的是如何利用科学技术,积极倡导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二、关注学生,“活动单导学”模式成功之本
“活动单导学”模式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践行了新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的思想。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促进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第一,有效培训。要转变学生的观念,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疏通,要让学生懂得“活动单导学”模式的主角是他们自己,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清楚“活动单导学”过程中如何操作活动单,教给他们活动的方法,即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检测反馈。
第二,合理分组。“活动单导学”模式讲究的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的建立相当重要。一般情况下,每小组以6人为宜。但是在建立小组时要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能分成每组1号是最好的同学,6号是最差的同学。可以让学生在分析自身优缺点的基础上,自由确定小组人选,进行自由组合,组内再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自由分工,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第三,给足时间。“活动单导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从过去的主讲中解放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足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每堂课还得留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检测反馈。教师在课堂中重点是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恰当的点评提升。
总之,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只有做到精心设计,做到关注学生,才能让品社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使品社课堂更高效!
责任编辑 王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