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毅
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要更是与时俱进,纯知识人才将逐步被创造性人才所代替,这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将创新思维引入美术课的教学当中,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开发
在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培养对美术课的兴趣,消除兴趣的狭窄性
学校教育中造成学生兴趣狭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教法不当。如没有生动活泼的形式,没有音像设备的介入,更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一味地临摹或乱画。二是忽视和放任自流。教师上美术课对学生不加任何启发和引导,任凭学生“照瓢画葫芦”。时间一长,学生也就感到乏味,失去对美术课的兴趣。
2、丰富想象力,发挥创造能力
想象是在感知客观事物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头脑中形成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
3、培养中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
创造性就是表现出独特创新,区别于他人已有内容、形式或方法。创造力强的学生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发现问题的意识,思想活跃,爱动脑筋,有很高的机动灵活性。因此,在美术课上应大力培养创造能力。
二、创新教育思想的引入
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艺术的含义之一便是:“富有创新的方式、方法”。崔子范说:“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因此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初中美术课没有升学压力,这反而解放了教师,美术教师可以放开手脚,紧跟时代的步伐,大胆实践和探索创新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创新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1、课的内容的选择
“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从课的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知识点,灵活编排课的内容,优化课的信息,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创新的勇气和创造性思维
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有位名人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还跪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气氛,让学生相信自己具备巨大的创新潜力。
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术课的优势在于能开发学生的形象和直觉思维的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课时经常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3、改革评价方法
为了改变学生仅想要个好分数的思想,我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总结出了一套适于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摒弃分数,采用等级制及评语法,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情色彩的评语特受学生们的欢迎。其实美术作业原本就浸透了学生的各种情感,有些想象的和抽象的作业可能画面效果不是很好,但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该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换用孩子的眼光,才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在看似幼稚杂乱的图形和线条中发现他们的才华,体会他们的情感。这样学生也会更好地改正一些错误,因为他会感到老师是帮助他和欣赏他的。
4、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另外,创新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是分层次地因材施教而不再是单一标准的统一要求。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也就不会有一样的两个学生。分层次教学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目标。如我在设计作业的要求里规定:“最好是自己的创意作品,可以借鉴和改造别人的作品,但起码要在作业中体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标准造成的弊端,让每个学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一节课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应时时做到少提一点要求,多给一点自主,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教师只有认清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才能落实到行动上,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应新形势的创新教学,才能使学生通过美术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具有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文化素养,激发他们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个性,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