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闫振林

  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勇于探索奥秘,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并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千方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明确创新意识的特征
  
  著名教授杨振宁先生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自主思考,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入、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要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思维要创新,方法要新颖,措施要得当。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水平相应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要硬,知识面要广;具有驾驭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能诱导积极探索问题,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独立操作(或思考)还是集体研究,或小组讨论?是先独立研究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即问题是怎样想到的?是什么使我这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的?)进行显现,并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要注重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然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主体意识愈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强。要求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情境、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进一步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进发异彩。
  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提问。插嘴是一种特殊提问方式,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的时候,正是他触发主体意识,积极思维探讨,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维的时候。应鼓励学生敢于“插嘴”,勇于质疑。无论课中、课后,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义,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的过程。
  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和奇异思维。尤其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保护措施,积极推广,全面激发他们的奇异思维。
  这样,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意识的特征,大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奇异思维,及时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探索更奥秘的科学,发明和创造更多的世界奇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