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煊
日新月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学校教育自然承载着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希望和期盼。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教育,从思想理念、职业道德、管理行为等方面不断地革新,才能实现学校教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一、与时俱进,永不懈怠。“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具体到教育工作上,就是以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的健康发展为本。
中小学生的好奇心、模仿能力极强,个性差异又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当今时代,良莠不齐的信息风暴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我们的教育对象身处其中,不断地被塑造、被改变着。这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逼着我们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行为、创新管理模式;否则,我们只能劳而无功。因此,我们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地去适应、去探索,改进教育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差异,因材施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正确处理考试评估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善待后进生,绝不能简单粗暴,放任自流,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或工作中的缺失,导致他们丧失学习信心,甚至自暴自弃,走上失败之路;而应多一些尊重和信任,多一些负责的态度,帮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一个学校有可能呆上一辈子,一个科目一教就是几十年”,学生换了一茬又茬,而自己仍在重复着同一件事,于是产生了倦怠情绪,工作被动无激情,心态浮躁,甚至有点麻木,开始从教的那一股热情、闯劲、自信、理想等荡然无存,导致疏漏频频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本质是教师工作内驱力的消失。凭着发自内心的驱动力做事情,才能富有成效,要谋求学校发展,就要在管理中真正落实以唤起内驱力为目的的校本教育,不仅要有物质的鼓励,更要有深层次的精神激励,形成勇于进取的团队精神。要积极创设竞争氛围。引导教师将创新进取、精益求精内化为自身的精神需求,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懈怠。
二、规范管理,关注细节。“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在不断创新,人在不断发展,学校管理制度也应该不断完善,要根据需要及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制度不落实等于没有制度,要落实就得从我们领导、教师自身做起。古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制度落实中,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制度规定中人人平等,落实就应一视同仁,绝不能因人废规。只有严格要求,严格检查,严格考核评比,严明表扬批评,及时兑现制度,充分发挥制度良性运转的最大效益,才能真正达到管理规范。
细节决定成败。学校管理不单是宏观的调控,更离不开细微之处的关注。学生的路上行走、乘坐车辆、课间活动、上下楼梯、饮食住宿、请假销假、按时放学等等事情,看似平常,一旦放松,就可能出事;一旦出事,就是大事。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全面、细致,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出现任何漏洞。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管理要不厌细琐,要精细再精细,要细致到师生的言行举止怎样说、怎样做,要细致对师生的每一个课日活动,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各个方面,以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落实责任,切忌空谈。一部大机器,要产生效益,它的各个部件都要协调运转。学校管理要提高质量、产生效益,各个学科、各个处室、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等都要协调。对一所学校来讲,校长的工作就是搞好统筹协调,使每一个成员明确其责,尽其所能,发挥作用。学校要细化职责,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夯实到各个环节,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推诿、投机取巧等不良现象,推进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工作中浮而不入、华而不实,就会误人子弟,贻误青春,最终“误教、误国”。用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作秀”行为,必须力戒。我们应走出这种“怪圈”,深入基层、深入班级、深入师生,掌握一线实情,解决实际问题,将构建和谐教育,落实在求真务实的具体行动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