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班级平台的师范生科研能力的集体养成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鹏红

  摘 要:培养师范生的科研能力是当前教育中比较容易被忽视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提出了以班级为平台的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具体构建了适宜于学生集体科研能力养成的班级平台的模式并展示了学生集体科研能力的初步成果。
  关键词:学生;班级;平台;科研能力
  收稿日期:2006―04―12
  作者简介:黄鹏红(1975―),女,汉族,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创建有利于提高师范生集体科研能力的硬环境
  
  1.构建班级双线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一定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助于形成班级特定的文化氛围,并借以传递和输送特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期望,同时在无形中约束和控制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而基于大学生的独特性,在构建管理制度时应注意双线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1) 班干部选举制度及结构组织
  班干部选举制度是班级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意义绝不仅限于表面上的学生管理意义,更多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精神与文化的对话,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更是科学研究精神的传递与回荡。为此,可在开学初在班干部制度问题上,由班主任帮助提出一个总体目标,针对部分学生认为当班干部会影响学习的错误观点,从学生个人成长角度陈述理由,激发起学生当“官”的兴趣;并规定以竞选的形式产生首届班委,推动全班学生积极思考如何能取得其他同学的信任,这是科学研究中的第一关的思维训练――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首届班委采用内阁制,即由全班同学选出班长,而其他班委人员具体由班长任命,并交由班主任审核同意――其基本意图在于优先发展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后几届班委的选举形式由学生自己决定――以此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但提出希望采取每年换届、任期流动制度,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和建设――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自身的机会。
  在班委的组织结构方面可以考虑采用树状模式,即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理,而是通过对班委会的管理,再由班委会具体参与班级管理。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其基本职能是优化组织结构――科学、合理的优选班干,合理编制,科学引导,使组织达到最优化。一般来讲优化组织结构包括优选班干、合理分工和编制机构、培训和指导、为班干创设独立管理的环境和培养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等几个过程。在每个环节中,班主任都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本班基本情况和班级管理规律进行合理选拔、培训和任用,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班级集体。
  (2) 寝室联议会制度的确立和活动开展
  如果说班委选举是从全班范畴的统筹考虑,那么,基于四人一寝室的寝室联议会是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雏形。寝室联议会是一个众议组织,是密切班委和全班同学之间联系的纽带。最初创建的初衷是为了与内阁制的班委形式相配套,班委能够倾听同学们的心声,更广泛地听取来自各位同学的意见。寝室联议会每两周定期举行,由组织委员主持,各个寝室的代表(非班委)参加,由代表对班委的工作态度和能力、班级工作和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对班级重大事件进行商讨。联议制度的执行有助于各个寝室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提高同学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术思想交流的积极性。
  上述双线管理制度是构建适宜于学生集体科研能力养成的一种制度保证。
  2.班级网站建设
  网络具有信息流量大、传递速度快、交流的隐蔽性和真实性等特点,备受世人喜爱。新时代的大学生密切接触网络,对网络有独特的感情。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网络的特点,有必要构建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以交流思想感情、学习心得、反映学生心理动态发展、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促成提高学生整体科研能力目标的实现――建设班级网站。首先,班级网站是一个激发兴趣、产生灵感的重要场所,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发帖子,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探讨、相互启发,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自己的或他人的科研成果,使每位学生获取对科研的感性认识。其次,在培养学生集体科研能力的初期,学生论文通常不会有大的突破,对学生论文的要求应该定位在模拟研究阶段,学会正确提出问题,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做一些验证性研究。这就要求各个成员能积极搜集各种资料和信息(主要包括研究方案撰写,优秀论文,学术上的新观点等等)并上传到班级网页上,以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学生和内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说,班级网站建设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将会产生重大作用。
  
  二、加强全体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打造一个尊重科研、崇尚学术的环境是影响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而探索各种具体的方法与途径来活跃班级学术气氛,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1.班级论坛:问题产生的摇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对一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并能够较清晰地、准确地、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条件。班级论坛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其开展成败直接影响着智力激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为了充分调动班级气氛,活跃同学思维,扩大同学信息量及其涵盖面,在班级管理中可推出班级论坛活动,定期开展活动。班级论坛采取班级成员集体讨论和自由发言的形式,交换各位同学对当前一些社会热点和比较敏感话题的意见和看法,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广阔的空间来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其轻松活泼新颖和贴近同学生活的特点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广大兴趣,吸引了全体同学的踊跃参加。让每位学生都在思索,体验思维锻炼和语言训练。
  2.小组活动:蹒跚学步的载体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共生效应为大学中引进目前在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借鉴。在最初的学生科研能力养成阶段,凭单个学生的能力往往很难对产生的问题进行科学、有效地研究,需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以谋求共同发展。在学习小组中,学生是整个活动的策划者,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对一些有价值的课题、教育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探究,然后以读书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并在班级里集中用头脑风暴法开展成果交流会,同学们可以彼此提问、质疑、评价,同学们对自己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反馈,这一过程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研究成果,提升质量。活动中,班主任是参与者,同时也是指导者,但更多的是给予思想上的启发,因此学生在搞科研过程中思维不会受到过多的牵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学术活动:导向明确的真实演练
  科学研究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如何提出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论证这一课题的可行性,采用何种方法选取被试,如何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如何进行实验设计或问卷设计,过程具体如何展开,这些对于没有从事过科学研究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与一套恰当的研究方法,有必要经常联系科研工作者做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开题、结题报告,同时组织同学参加课题申报、各项论文赛事,让学生在这些真实学术活动中接受科学思想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锻炼;组织同学对当前较为敏感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并以论文形式呈现研究成果,鼓励同学积极投稿,参加各项论文赛事,申报校级课题,将各项科研成果编成班刊。班刊多以同学发表的科研作品、院校赛事上获奖论文、社会实践报告和学习小组的课题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以形成学生初步科研成功体验为目的。
  4.社会实践:科研能力的课外拓展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一环。基于班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可适当拓展其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带动科研工作,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为例,本着“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原则,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校广播电台开设《美丽心灵》栏目,开通心理咨询信箱,以此为途径来普及心理学知识;到实践基地系统地开展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组织同学到精神病医院见习,以此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锻炼班级同学的实践能力打开一扇窗户。
  
  参考文献:
  〔1〕高文.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黄志成,程晋宽.教育管理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曲铁华,冯茁.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理念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5,(1)10~15.
  〔5〕鲍嵘.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兼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5)7~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