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中的学习者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娜 徐恩芹 吴琼
[摘要]在培训领域,学习者分析作为培训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往往被忽视,缺乏实证研究。文章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聊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者培训中学习者分析为例,分析受训J教师的起点能力、学习动机和态度,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技术培训;学习者分析;起点能力;态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1-0080-03
一 问题的提出
为了使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习者分析作为培训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教育培训领域专家认为学习者分析可以为后继培训设计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如设置合适的情境,提供促进学习动机的信息活动,整理教学材料等。而企业培训领域也认为员工个体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及评估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二者都认为在进行学习者(员工)分析时应了解他们的入门技能、该领域已有知识、对教学内容和传递系统的态度、学习动机和对提供教学的组织的态度等信息。然而,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有关学习者分析的研究大多是理论探讨,实证研究相对不足。在中小学教育技术培训领域也不例外,几乎没有针对受训教师(学习者)分析的相关文献。因此,对教育技术培训的受训者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本文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者培训为个案,对受训教师进行访谈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培训者的起点能力、学习动机和态度,最后进行总结反思,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 教育技术培训者培训学习者分析的研究过程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水平的重要方式。聊城市教育局及相关领导一直非常重视该培训,为了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的要求,更好地开展本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工作,举办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者培训。培训者培训要求受训教师必须能够正确地解读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熟悉培训模式和设计培训过程;能够在培训结束后,结合本区域和学校特点,开展适合本地中小学教师需求的教育技术培训项目,加快全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进程,从而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因此,培训者必须更好地保证本次培训的质量,才能达到培训的最终目标。基于此,了解和分析受训教师,以便开展针对性更强的培训具有更大的必要性。本研究的过程简述如下:
1 研究目的及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受训教师的起点能力、学习动机及相关态度,以便为后续培训工作的展开提供依据,保障培训质量。
本次研究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参加培训的8D名教师进行调查,并在培训过程中观察受训教师的反应和态度,及时发现问题。
2 研究工具的设计
此次调查问卷是经过培训者及相关人员的多次探讨与商榷,并与多位教师交流访谈,综合考虑学习者的各方面信息而最终确定的,分为起点能力和态度两个量表。
(1)起点能力量表
本量表包括三部分:
受训教师基本信息:采用选择式提问方式设置题项,包括性别、教龄、所教学科、所在学校及学校性质五个方面:
起点能力:各题项采用二元选择式“是/否”的提问方式,包括是否具有一线学科教学经历;是否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是否参加过优质课评比等。
已有知识:主要调查能独立制作符合教学需求的多媒体课件;会对图像素材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能使用相关软件处理视频素材等方面的符合程度。采用里克特5级评分法――非常符合、符合、中立、不符合、非常不符合作为衡量尺度,其中“1”代表非常不符合,依次递增,“5”代表非常符合。
(2)态度量表
包括学习动机和态度两部分,全部采用里克特5级评分法,“1”代表非常不满意,依次递增,“5”代表非常满意。
学习动机:包括愿意学习教育技术:愿意在教学中使用教育技术:学好教育技术对自己的教学很有帮助;培训能帮助我成为一名好的培训者等。
态度:该部分体现在对培训内容、传递系统及培训组织的态度,主要调查:认为教育技术很重要;认为教育技术很有趣;网络平台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培训效果;小组合作有助于跟其他教师交流;很乐意与培训师交流和培训单位领导非常重视这次培训等方面。
3 研究方案的实施
本研究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具体实施为:
(1)访谈
在培训开始之前,培训者随机选择多名受训教师进行交流访谈,以了解受训教师的入门技能、已有知识和对培训内容,培训传递方式等的态度,为设计问卷和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在培训过程中也及时与学员交流,以便了解学员的反应和态度的变化。
(2)问卷调查
问卷以作业的形式传送到本次培训使用的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并强调本次调查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和改善培训,对学员自身没有影响,让学员按照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与回答,上传到平台上。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3份,有效率92.4%。对回收的有效问卷,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并基于数据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
三 研究结果分析
多次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如下:
1 受训教师的基本情况
在有效问卷中,男、女教师分别占68.5%、31.5%;其中教龄在十年以上的教师占56.2%;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最多,占42.6%,其他学科分布均衡;从表1可看出,约88%的受训教师来自初中和小学,且来自农村和乡镇的教师占58.9%。面对这些工作经验悬殊,主要来自农村和乡镇中小学的受训教师,如何提供合适的教育技术培训,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课题。
2 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分析
在开始教学之前,培训者应了解受训教师已掌握的与学习目标有关的技能,即起点能力,才能更好地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开展教学。由表2可知,本次培训的教师全部来自教学一线;但仅53.4%的教师参加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75.3%的教师参加过优质课评比,说明大部分教师有使用教育技术技能的经历;58.9%的教师没有培训过其他教师,经访谈得知,41.1%培训过其他教师的学员也只是提供技能方面的指导,没有进行完整、系统的培训。
从以上分析可知,受训教师都具有一线教学的经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虽然大部分教师有使用教育技术技能的经历,但仍缺乏培训其他教师的系统知识和经验。
3 该领域的已有知识
表3的数据表明,95%以上的受训教师可以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根据需要对图像素材进行加工处理,约5%的学员缺乏这两方面的能力;85%以上的学员能够根据需要处理声音和视频素材;但有30.5%的学员不能根据需要制作动
画素材。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次培训的教师对课件制作和图像处理技能方面掌握的较好,也能简单处理声音和视频素材,但制作动画的能力稍欠缺,在以后的培训中需要更加注意。
4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从表4数据来看,学习动机方面的得分全部在4.3分以上,尤其是认为学好教育技术对自己教学很有帮助和愿意学习教育技术的学员同意程度达4.8以上。这表明受训教师的学习动机非常强烈,期望参加培训,并愿意参与培训过程,帮助自己成为一名好的培训者。
5 学习者的态度
表5综合了对学习者态度的调查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习者对培训内容态度的得分在4.5以上,且最小值为3,说明学习者非常认同本次培训内容的设计;对传递方式态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师交流一项的最小值为2,但经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仅有一人选择,所占比例很小,因此该项目得分在4.7以上,说明网络平台、小组合作及机房培训的教学方式受到学习者的认可;对培训组织的态度得分更高,几乎都达到4.8以上,尤其是认为培训者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一项,说明学习者对培训单位和培训者非常满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设置,培训传递方式的选择都比较满意,尤其是对组织培训单位和培训者非常信任,这表明可以更好地开展后续的培训并保证质量。
四 研究反思
前面的分析表明,学习者分析可以详细、准确的了解受训教师的特征,为培训者更好的开展后续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培训更贴近教学实践,但要注意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特别是培训者要在实践中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者分析实证研究,才能更好的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
1 学习者分析能使教育技术培训更贴近教学实践
培训者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学习者特征的后续培训,如根据教师所在学校性质及位置进行分组、根据教师所教学科组织培训内容和选择案例及根据受训教师的起点能力和动机选择培训策略等,使教育技术培训在更大程度上贴近教学实践。从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培训效果评估的结果来看,此次培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绝大部分受训教师掌握了此次培训的技能和培训理念,有信心进行该地区或本校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更好的保证了培训质量。
2 重视学习者分析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从文献资料来看,学习者分析需要了解的信息很多,方法也不唯一,要根据研究个案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重视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才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提高培训效果。本研究问卷的设计就是在深入访谈的基础上,依照实证分析的程序和规范,经过多位主讲教师多次的修改、试测、再修改而完成的,保证了问卷的信效度和科学性,其研究结果为后续培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3 组织单位(培训者)必须重视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在培训或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仅仅从理论上分析学习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研究,这些工作的完成必须在组织单位和培训者的高度重视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完全是在每位主讲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完成的,培训者的重视是更好的进行学习者分析的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科学规范的学习者分析研究对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培训者必须重视学习者分析,对他们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才能设计出符合学习者特征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效果,更好地保证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美]WALTER DIcK等著汪琼译教学系统化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俞文钊,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行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4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