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握动静结合 提高课堂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帅强

  摘要: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之一是要促进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但课堂教学既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闹,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安静。热闹与安静都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我们的课堂,既不能为了便于教师传授知识,而让学生安静无声;也不能因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而放荡喧闹。
  关键词:动静结合;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1
  理想的课堂中动静之间的关系应是动态的、互补的。要让课堂有效、高效,教师首先得区分学生什么时候的动与静是有效的,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机地调动学生的动,适时地保留学生的静。
  一、数学课堂要注重把握静态中生成
  静,指的是安静的环境。能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在听别人发言时,在完成相关练习时,在认真阅读时……周围是安静的。安静的课堂环境,能让学生静下心来,这样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他们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一)教材需要学生静读。许多教师在新课的引入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千方百计用新、奇、特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良苦用心无疑是好的。但每节课都能找到新、奇、特的方法是不可能的,也没有那么多精力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引入,更多的是随堂课。现在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在随堂课的开头,很有必要让学生静读教材,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解决问题需要学生静思。每一节课都会有问题,教师把问题抛出来之后,要等待学生静静地思考。如果一提问之后即叫学生回答,而且回答得十分流畅的课堂多半是虚假的。要么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让优生的思考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考,多数学生缺乏了思考的实质。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缜密的数学思维?就需要学生们始终在老师创设的安静的情境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才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讲解例题之后需要学生静练。学习完新知识,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安静地思考,自主地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发现问题,总结思路,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让课堂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特别是小学数学学生普遍感到一听就会,一学就懂,一做就错。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学生练习的环节出了问题: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经历得少,归纳总结得少,必然掌握得就少。
  二、数学课堂要注意把握有效互动
  动,指的是能围绕学习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在各种互动式的交流活动中,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提高。在目前的课堂中,教师单向“动”得多,师生群体之间“动”得少;表面形式“动”得多,思维本质“动”得少;学生单方面“动”得多,师生交互“动”得少。这样的“动”非但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时甚至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真正有效的互动应该建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互动机制。建立平等和谐的对话机制是课堂有效互动的基础。所谓的平等和谐的对话,应当是人人参与,包括良好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这种对话应当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才能做到思想和思想的融和,并且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才能产生新知,这样才能会被学生主动的接受。反之,如果这种对话是带有压抑的心情或是地位上的不平等,学生体会不到宽松的环境,那么学生便不能完全打开自己的心扉,释放自己的情感,那么这样的互动是答不到境界的。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赞赏,多一些鼓励,就能让平等和谐的对话的走进课堂。
  (二)注重有效互动的过程。有效互动并不是仅仅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它也应该包括教师组织和引导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利用创设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大可能的开展生生互动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成新知。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还必须要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出问题,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这就要教师课前充分的钻研教材,充分分析学生,做好预设,所准备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和合作,在老师和同学之间产生有效的互动。
  三、数学课堂还要注意把握动静结合
  课堂教学当然包括静态课堂和动态课堂,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尤为明显。静态课堂有利于知识掌握,而动态课堂有利于能力形成。在课堂上不但提倡学生听课的时候多思考,还经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讲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做题思路更清晰,又丰富了其他学生的解题技巧。
  课堂上时而静下来,时而动起来,这正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真实表现,它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的“静”与“动”,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从而赋予学生学习生命的活力。不要只顾让学生动起来,只谈合作,而突略了让学生在安静的状态下去自主思考。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的机会,培养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动的核心”。而自主探究是个人独立的单向静态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中“静的主题”。所以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当需要静时,能静下来;需要动时,能够动起来。这样的课堂不仅学生喜欢,也一定是高效、完美的。
  因此,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需要把握好动静结合、交替呈现的节奏,它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又能创设充满生机和快乐的课堂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