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真真

  摘要:现在的素质教育,需要的不是只会教书的老师,而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懂得教会学生做人,懂得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提高觉悟的人。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应该从平时教学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入手,(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等先不谈)不放过每一次机会,做教学的有心人,做育人的有心人。
  关键词: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01
  
  一、校园环境的优化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首要前提
  学校是传递文化和育人的基地,建设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校园文化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因此,有人称它为学校的隐性课程。整齐、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康的文化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都是无声的教育,它们暗示着良好的道德规范、高尚的精神境界。儿童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受到暗示熏陶,与有声的教育相配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作为隐性课程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重视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更要重视校园精神环境的建设。学校良好的风气和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一种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对于这点,我有深刻的体会。有一间小学在建校不久,就成立了校文明礼仪小队,每天上午、下午礼仪小组的成员都会在校门口迎接到校的老师和同学,只要有老师进校门,礼仪小组的成员就会敬礼并向老师问好,久而久之,校园内形成了尊敬师长的好风气。后来我又参观了另一间小学,这间小学对文明礼仪就不那么重视,尊敬师长的氛围也就很难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这时我才深切体会到,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如此之大。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千差万别的人;而不是动物。学生带着一颗好奇心进入了小学的大门,从那一刻开始,他们就正式进入了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以及思想品德、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们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期,过着以学习活动为主导的生活,学校中的各方面因素均可对其发展产生影响,但是,教师却是学生发展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这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和模仿心理特征决定的。我们的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面还不成熟,加上身心的急剧变化,决定了他们既容易接受好的影响,也容易接受坏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特点。学生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外部条件的影响,因此作为他们成长的重要外部因素的教师,很自然地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心理行为,并不知不觉成为他们仿效的对象。学生一般都有亲近、尊敬和崇拜老师的心理倾向,形成一种明显的“向师性”,教师甚至会成为他们心中的“偶像”或“权威”,教师的话即“圣旨”,(经常能听到学生对家长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说的。)教师的言行举止自然成为他们的楷模。学生的行为是从模仿他人开始的。不论我们当教师的是否意识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人品、才能、治学方法和态度以至于世界观,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正如教师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的:“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对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便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三、抓住教学的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但由于各科教学的目的、任务、方法不同,各科教学中的德育亦有其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不断地讲道理、说教,有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不会有太大的教育意义,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抓住有利契机,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说不定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但这并不是说每时每刻都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尤其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更是不提倡。
  每一门学科都具有育人的任务,而其中的德育因素就靠老师去挖掘、去利用。以教材为载体,适时地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其中,与纯粹地传递知识,两者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是大相径庭的。
  四、通过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校会是学校组织的全校师生参加的活动,班会是教学班组织的全班同学参加的活动。有常规的校会、班会,也有专题性校会、班会,如节日庆祝会、文化节、科技节、主题班会等。它能经常持久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例如,常规的校会,我们的德育主任总能利用早操后的几分钟,及时地将学生一天在校的情况反馈给所有的老师、学生,表扬好现象,批评坏现象,为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晨会,我们总是根据学校的内容安排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总结、教育,对学生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对不良行为给予否定,并指出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引起学生重视;或者让学生判断一种行为的对错,让学生也当当小老师,发挥其主体性。我发现,如果常抓不懈地利用晨会或周会和学生共同讨论,学生能自觉地你纠正我、我纠正你,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会的时间往往比晨会和周会长,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班会能为学生品德的形成提供实践的条件和生活经验的基础,是学生知行统一的最佳途径。成功的班会常常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哓理――动情――导行”,进而内化积淀形成稳固的道德品质。
  人的成长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的成长更是多方教育者集体劳动的结晶,是在教育合力的形成下产生的。校园里,育人不单单是班主任的工作,育人的任务无时不在,育人的时机也无时不有,它是我们所有教师、所有学校领导人的共同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9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