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翟硕莉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多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高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多数倾向于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授课方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这种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板书授课有其优势,可也会造成一些负面的教学效果。鉴于此,结合这几年使用多媒体的实践,我谈谈此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一、增加课堂知识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每一节课板书和讲解占去了大量时间,授课信息密度小。多媒体教学节省了书写板书的时间,屏幕的快速投放,在短时间播放大量信息,加大了单位时间的授课信息,它的容量是在教室中讲的容量的2―3倍。同时,课容量的增加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上课节奏加快,而不同学生接受力不同,造成有些学生上课目不暇接,对讲的内容囫囵吞枣,没有消化的时间,跟不上教学进度,特别是对于数学、物理这类以理解性为主的课程,看似在上课,其实什么也听不懂。这样的现象次数多了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二、突出重点难点
  课上50分钟时间要求学生每分钟都聚精会神地听讲、认真理解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要求老师在讲到重点、难点部分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对这部分内容的重视程度。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通过更改幻灯片的背景、增加某张幻灯片或某部分文字的出现方式(即自定义动作),加入悦耳的音乐,改变某部分文字字体的颜色或背景图形或采用图片画面等方式突出此部分与之前内容的不同,给予学生视觉或听觉上的刺激,从而提高注意力。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与课程有关的图片、动画等植入,可以使抽象文字材料形象化,学生看到的是图文并茂、视听兼具的信息,比如:在生物化学中,讲凯氏定氮测蛋白的过程时,就可以将测定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通过绘画形式演绎情境,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迪,激起强烈的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并发挥创新思维。
  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动静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知识点,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达到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深刻的目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将课件拷贝下来,给课后复习带来便利。
  四、过于依赖课件
  一般课件中显示的是知识的主要内容,这样做减轻了教师“背”知识点的负担,但是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教师过于依赖课件,没有课件就上不了课,遇到教室停电、多媒体设备损坏的时候,只能停课;也有的教师幻灯片上写满了字,上课时就照着念,学生非常排斥这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应该有脱离课件也能上课的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不能为了追求趣味性,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制作时在每一页都加上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电脑动画。这样看似有趣,其实却把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动画本身上,课程内容完全被花里胡哨的动画、声视效果所湮没,忽视了教学内容,造成本末倒置。一定不要喧宾夺主,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上,务必求精求实,传统的教学手段能够达到的就不必追求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能够自己思考理解消化的,就不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去包办代替。在课堂教学中,要给教师和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毕竟很多知识还是需要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悟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五、加大了备课负担
  为了制作好多媒体教学课件,不少教师不得不花很大精力去完成课件制作,考虑制作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侧重点要突出,等等,因此在背景图案、字体字号大小颜色的变化的方面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设计等。另外,还要考虑讲授内容,不能只照搬课本,一张幻灯片中的字数不能过多,否则学生就会认为老师在照本宣科,也会打击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花心思解决,新课程备课时间。
  六、课堂交流偏少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互动、进行知识交流的过程,更需要师生情感交流,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师通常只顾着播放课件,讲解课件,学生只是在看幻灯片的变换,没有提问,也没有思考的时间。另外,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师的活动范围局限在操作台附近,很少或没有走下台与学生面对面作学习方面的交流,时间长了,师生关系距离就拉远了。
  教学,即为教师教与学生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多媒体只是教学的手段,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在本质上不应该替代或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要辩证地认识多媒体,合理利用多媒体及其他教学手段,用其优势,避其不足,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1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