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蒙氏混龄活动中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莹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口素质的竞争,在人的素质中,“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一个人没有责任感,这个人就不可信;一个集体的成员没有责任感,这个集体就没有凝聚力;一个国家的下一代没有责任感,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
  为此,我结合本园的蒙氏教育特色,根据本园的科研现状,在每一周的固定时间,组织幼儿进行蒙氏混龄活动,旨在通过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一个共同学习、生活的环境,让他们像兄弟姐妹般地相处,在活动中相互学习、模仿,从而实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培养幼儿良好责任感的目标。经过一学期的研究,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变化。
  一、合作互动,明确责任感,体验快乐
  如今,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的交流,他们往往把自己定位为家庭的中心点,任性、霸道,在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社交圈,很难懂得什么是谦让,什么是互相照顾。而蒙氏混龄活动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在活动中大大小小的孩子有机会一起玩耍,一起生活,这样很自然地激起大龄孩子的责任感,他们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逐渐忘掉在家时接受帮助的特殊地位,学会照顾弱小的孩子。小的孩子则怀有崇拜心理,会用感激的态度服从大哥哥大姐姐的要求。
  案例一:合作真快乐――漂亮的水果拼盘
  在蒙氏混龄活动《水果拼盘》中,大班的囡囡带领中班的翰翰和小班的鹏鹏一起切水果做拼盘。一开始,她让两个弟弟分别站在自己的两边,然后拿出一个圣女果,开始切起来。第一次没切开,第二次也没切开,第三次,她用刀尖切,切开了。她放下刀,拿起一头切开,一头连着的圣女果,对两位弟弟说:“切的时候,要用左手按住大的一头,用刀尖对着小的一头用力切下,切两刀,就是这个样子了。”说罢,她把切开的一头扳开,“像不像一朵花呀?”两个弟弟连连点头。囡囡把圣女果放在餐盘里,然后又取了一个没切开的,继续切,边切边向弟妹介绍要点。切完后,她让翰翰尝试。翰翰切了几刀都没切开,于是,她就用手按住刀背,帮助翰翰切,终于切开了,翰翰笑了。这时,鹏鹏也想试试。翰翰就把刀给了鹏鹏,不时提醒他:“弟弟,要小心哦。”此刻,囡囡走过来,抓住刀背,帮助弟弟一起切开了水果。切了几个,鹏鹏不感兴趣了,把刀还给了翰翰。他去拼果盘了。翰翰接过刀,又开始切起来。但是他还没掌握要领,囡囡边帮助他边告诉他要领。就这样,囡囡和翰翰协作切水果,鹏鹏做拼盘。水果全部切完后,囡囡和翰翰后又跑过来帮助弟弟完成了一个漂亮的水果拼盘。看到自己的成果,孩子们很开心。
  从上可见,这三名幼儿配合得十分默契,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一直有商有量,谁有困难就帮助谁。囡囡一直是一位称职的大姐姐。她明确自己的责任,就是要带领弟妹一起安全快乐地工作。因此,在整个活动中,她始终一直抓住刀背,协助弟弟切水果。如果刀尖太靠前,她就会把刀往下拉一点;如果没切开,她就会把刀尖用力往下按。两名弟弟也非常配合姐姐,而且在活动过程中能主动调整自己的工作。鹏鹏切了几个,感觉到切水果有点困难,于是他跑去拼果盘了。但他也没忘记提醒哥哥姐姐注意安全,不要切到手。可见,姐姐对他的关心感染了他,他也能主动关心哥哥姐姐了。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明白了自己在活动中的职责,特别是大班幼儿,更意识到自己的任务。他们已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教育资源,年龄小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从年长的孩子那里得到帮助和启迪,大孩子能感受到帮助别人所带来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年龄小的孩子就会从大孩子身上学到关心别人、互相帮助等优良品质,并且也会逐步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挑战自我,落实责任感,共同进步
  蒙台梭利提倡:要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发展,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操作、自由活动,满足他们内在的需求,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主动自然地发展。正如《纲要》所强调的:“在各类活动中,把幼儿看作活动的主体,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成人所教的一切,实际上每个孩子都具有主体性,这种主体性表现在孩子对活动内容的倾向性、选择性和兴趣性,也表现在活动过程中的自由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蒙氏混龄活动中,一些小龄孩子往往对没学过的工作感兴趣,这些大龄孩子必须付出耐心来帮助弟妹掌握新工作。
  案例二:成功的体验――扣小纽扣
  在蒙氏混龄活动开始时,奕奕征求弟弟的意见,让亮亮来选择日常生活区的工作。亮亮拉着哥哥的手,来到了从没做过的衣饰筐工作柜前,盯着操作材料,一声不吭。奕奕很奇怪,轻声地问道:“弟弟,你要做衣饰筐的工作?”亮亮点点头。“这些工作你都会做吗?”亮亮摇摇头。奕奕见状,指着小纽扣工作问:“我们就选这个工作,我教你?”亮亮点点头。两人选择了工作,回到座位上开始做起来。奕奕先做,他放慢速度认真地做着。亮亮一会儿看看东一会儿看看西,一会儿又看看哥哥。等到他做的时候,他怎么也不能把纽扣解开。奕奕见了,就把衣饰筐拿了过来,帮助亮亮把第一颗纽扣解开,然后把衣饰筐递给了亮亮,让他继续往下解。亮亮解了半天,还没解开。奕奕只得帮他再次解开。这次解的时候,他一边解,一边说:“弟弟,左手拿住扣子往外拉,右手用力把扣子推出去。”这次亮亮学得很仔细,最终他学着哥哥的样子把剩下的纽扣解开了。这时,奕奕和亮亮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接着,他们俩一人一次,一直坚持该项工作,越做越熟练。两人的交流也渐渐多了。
  可以看出,奕奕是一个有爱心的哥哥。他尊重弟弟的意愿,让弟弟来选择工作,可亮亮是个依赖性较强的孩子,他拿不定主意要选择什么工作,最终还是哥哥帮他选择了工作。对于这个新工作,亮亮起先不是特别感兴趣,因此在奕奕操作的时候,他百般无聊,东张西望,没有认真观看哥哥的操作。所以轮到他做的时候,他双手配合不默契,使了好大的劲都没把扣子解开。在哥哥两次耐心的教导下,他终于看清了步骤,掌握了解纽扣的诀窍,最终解开了扣子。就在这两次摩擦中,他们俩都有了收获:亮亮战胜了困难,学会了扣扣子的方法;奕奕教弟弟做会了新工作,俩人都非常开心,越做越有兴趣。
  可见,孩子间的心智比成人更接近,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自然发生的“渗透作用”。小龄孩子能从大龄孩子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学会与人相处经验,知道等待、轮流、不打扰他人,学会许多成人无法用“语言”传授给他的东西。大的孩子在教导过程中受到尊重,并能分析、综合、重组、总结自己的知识,提高能力,实现价值。他会自发地要求自己为小的孩子做出更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组织和领导能力得以培养。
  三、面对矛盾,自我调整,形成责任感
  在混龄活动时,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要关心照顾年龄较小的孩子,时时处处为他们做榜样,教他们学本领,等等,即一种无形的责任悄悄地落在了大龄孩子身上,但这种责任感不稳定,有时大小孩子间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这时,大龄孩子往往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进行自我控制,向小龄孩子妥协,而小龄孩子看到哥哥姐姐的榜样作用,也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学着谦让。
  案例三:耐心等待――漏斗倒水
  活动一开始,钰钰和炎炎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一致通过,选择了漏斗倒水的工作。他们对这个工作都非常感兴趣。到底谁先做呢?钰钰仗着自己是姐姐,一把抢过工作。炎炎只得嘟着嘴,伸出手,拽住盘子,生气地说:“你是姐姐,我是弟弟,你应该把工作先让给我做。”“让我先做一遍。”钰钰说道。“不行,我是弟弟,我要先做。”看着弟弟生气的表情,听着弟弟的控诉,钰钰默默地放下工作,无可奈何地说:“那你先做吧,做完了给我做。”炎炎边点头边端过工作认真操作起来。这时,水洒出来了,钰钰拿起海绵把水擦干水,提醒道:“弟弟,慢慢倒,手拿稳了,这样,水就不会洒出来了。”炎炎听了,忙纠正自己的倒水姿势。水不再洒出来了,炎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水倒完了,炎炎没有把工作递给钰钰,而是接着又做了一次。钰钰本想把工作抢过来自己做,但她看到弟弟那专注的表情,放弃了自己的想法,而是在一边耐心地等待着。做了几次后,炎炎把工作递给了钰钰。钰钰做完一次就把工作传给弟弟做。炎炎见到姐姐这么谦让,于是做完一次也把工作让给姐姐做。就这样,他俩你一次我一次地做开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位孩子都非常喜欢做这个工作。刚开始,钰钰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姐姐,应该谦让,所以一把抢过工作。当她看到弟弟失发脾气时,才意识到自己是姐姐,不应该抢弟弟的工作,于是她把工作给了弟弟。当看到弟弟做完一次后不把工作给她做时,想抢,但控制了自己,而是耐心地等待弟弟一次又一次的操作。当轮到她做时,她很遵守原则,做完一次就把工作让给弟弟做了。炎炎看到姐姐这么大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进行了调整,与姐姐一人轮一次。在活动过程中,他们从一开始的争吵到后来的谦让,气氛越来越融洽,学会了相互爱护、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享受到当姐姐的乐趣与责任;感受到做弟弟所获得的照顾、关怀和帮助。
  由此可见,蒙氏混龄活动让孩子们扩大了同伴群体,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交往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对小龄孩子而言,大龄孩子正面的行为对其有良好的榜样作用,并由于年龄相近更具感染力,因而通过与大龄幼儿交流可在榜样的感染下消除消极情感。而对大龄幼儿而言,面对小龄幼儿,由于他具有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有做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因此,他们会自觉地展示自己作为哥哥姐姐的一面,克服任性,增强责任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