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彩霞
摘 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文章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音乐教育 情感教育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标,以艺术和现实为手段的审美教育,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的人格塑造。小学时期是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的心理在此阶段将得到迅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不仅应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一、创设和谐的音乐氛围
“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是指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心情应该是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的关系应该是民主、亲切、友好的,作为“情感艺术”的音乐当然要突出“感”字,感觉有了,学生就会主动地学习音乐。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在音乐欣赏氛围的设计上,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良好氛围的创设是创新思维的温床,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宽松和谐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
良好氛围的创设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精神面貌及言谈举止决定着课堂的氛围。如果教师愁眉不展、面无表情 ,那么再好的客观环境也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无论你是怒火中烧还是忧愁苦闷,在你不入教室前必须将这些不良情绪抛之脑后,而以振奋的劲射、饱满的热情、亲切友好的微笑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到你是他们学习的伙伴、可亲可敬的朋友,这样才能创造出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音乐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真诚地对待学生,给学生以无条件的关注,为学生着想,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鼓励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消除不良情绪,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心理发展健康。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罗杰斯指出:“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教育实践证明,师生间有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建立一个积极的、接纳的、无威胁的学习环境,则课堂效率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本身就是对学生无言的心理辅导。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父母般的信任,在教学中要用柔和、商量的口气给学生上课,尽量加入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学生信任老师,才能尊重教师,师生情感沟通了,学生会很自觉地成为老师最好的“听众”,继而成为合格的“演员”,在教师这个“导演”的指挥下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表现音乐。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修养、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以真诚的心态接受不同类型的学生,冷静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成功经验,博取众家之长,提高正确分析、理解、演唱、演奏和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教师具有的音乐涵养和对音乐的理解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教师的能力及素质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情感投入,激起共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要投入,要有激情,要以情感人,语言、表情、身体都要动之以情,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上课了,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充满深情地边谈琴、边注视着学生向他们问好,让学生感到亲切、温暖,变得文雅。学生在精神饱满的问好声中,心中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激起了对美的向往,很快打开了心扉。在与孩子沟通时,我还发现孩子特别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同学的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专致、投入的神态,有感情、生动的示范使学生在美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去,如果一个音乐教师在范唱讲解音乐作品时,缺乏情真意切,就是无法触动孩子心灵的;例如,歌词是声乐曲目的文学基础,示意中诗话的语言,好的歌词会引人入胜。在歌唱前,我都会让学生朗读歌词,如何引导学生朗读歌词呢?首先我会细心揣摩语言本身内在的韵律,通过感情的体验去把握歌词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握整个歌词的语调、语气和语势特点,再将这种特点与曲调完美结合起来。
四、净化灵魂,提高修养
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价值不可低估。我曾明确告诉学生:我们所欣赏的每部音乐作品,都是音乐家们对生活的研究成果和对人生体验的结果,在它里面一定有最宝贵的东西传授给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当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原由,但我们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而高尚的灵魂是人在困难面前增添勇气,激发人们对美好的光明不懈追求的热情。
五、校外音乐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
中小学教学大纲中规定:“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音乐活动是延续、扩大、补充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丰富课外生活,发挥学生音乐才能和特长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促进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有积极作用。音乐教育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艺术反映,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音乐才能、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长期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深感学生在变化中成长,日趋成熟,受益匪浅。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音乐教学,就好比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洒一颗颗热爱音乐的种子,让音乐教育者成为播洒音乐种子的“园丁”,让学生在学生的心中成为一片绿洲,利用教学的优势,培养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心理教育研究.
[3]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
[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途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