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志娟 王雅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重新审视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特点,并结合多年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认为适当地运用翻译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大学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尤其写作能力,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翻译教学法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翻译教学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存在问题,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 翻译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 作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以批判语法结构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而主张以连续情景为中心的情景教学法或视听教学法,以批判习惯形成论而主张认知习得论的认知法,以批判语言结构论而主张语言功能论的交际法或功能法和以批判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而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沉默法、顾问法、暗示法等各种外语教学法。概括起来,这一时期的外语教学思想,强调外语学习要以交际为目的,强调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强调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一、翻译教学法
翻译教学法,又称语法翻译法、阅读法或古典法,是一种传统的外语教学法,始于中世纪的欧洲。这种教学方法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机械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翻译法用母语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母语和外语并用,经常要把外语和母语在结构和用法上作对比。说出一个外语词,马上译成相应的母语词;说出一个外语句子,也马上译成母语。逐句分段读连贯的外语课文,然后再逐词逐句翻译,以加深或者检查对课文意义的理解。以传统语法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课文是由艰深的片断文学作品组成,并附有用母语详细注释的词汇表和详细解释的语法规则。采用演绎法教语法,先是陈述和分析语法规则,然后进行练习。强调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记忆,认为背诵语法规则是学习外语的捷径。不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只强调书面语的阅读能力。经常采取书面回答问题的形式,答案可直接引自原文。
翻译教学法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语言的语法规则、规定性的语用差别及词汇的语义区别,能够阅读外文文章,能够进行写作表达。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传授系统的外语语言知识,主要采取讲解和分析句子类型、句子的语法结构、词汇意义和用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主要以教师向学生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主。教师给出规则、例句,要求学生进行造句或翻译练习,并以此来检查教学质量。
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外语,甚至能够阅读并翻译外文原著,能够准确、地道地用外文进行创作。但若涉及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方面,此种教学方法的局限便暴露出来。翻译教学法重读写、轻听说,师生相互交流少,学生反馈少,教师“唱独角戏”多,课堂教学大部分采用母语进行讲解或翻译。因此,翻译教学法自产生以来,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延续到19世纪末便有学者倡议必须改革此种教学方法。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
在我国,从19世纪外语教学出现以来,翻译教学法就开始广泛使用,并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加强,人们对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因此,相关部门、人员,众多的学者、教师调查研究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根据社会对人才在英语方面的需求,试图改变传统的翻译教学方法,以崭新的教学法取而代之。情景交际法、听说领先法、直接法等新的教学法被人们提出来,并开始进行教学实践。与此同时,教材的改革、大学英语过级考试改革也正在进行。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我国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新的教学法的实践操作在我国90%以上的高校中难以推行,而传统的翻译法仍然居于主导地位。究其原因,这其中必有其合理性,故值得深思和研究。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还是第二语教学的定位,直接影响到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中外专家、学者对第二语言与外语的界定,沙红苏指出:“从中国的英语教学发展中足以窥见英语在他国形成外语教学类型的历史轨迹。”“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中国的英语教学始终没有演变成第二语教学。”因此,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而不是第二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有语言环境的支持,即第二语言是官方语言,有官方的或者是被公认的社会地位,有与母语同等或更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中起着法律的和社会的作用;它也是教育语言,在学校里除英语课外,其它课程用第二语来讲授;它还是交际语言,在学习者所属的社团中有交际功能。而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通常是在正式的课堂环境下有意识地教授和学习,因为缺乏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交际教学法、听说法的实施受到限制,因此以教师讲授语法知识和使用规则的传统翻译教学法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我国的外语学习者从严格意义上讲是通过学习而获得外语的。学习者的内部机制、思维能力及对文化的认知已相当成熟,但欠缺外语的语言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外语教学必须立足于语言知识和语法的讲解,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且翻译教学法符合我国文化传统思维自上而下、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因此翻译教学法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其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
在第二语教学中,学习者的目的是在语言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生存,并用它作为交际语言。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很难摆脱应试教学,学生只把英语看作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英语考试、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很少或几乎没有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把它作为生活和工作中的交际语言。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目的和要求也决定了翻译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被摒弃。
三、翻译教学法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的外语教学过程中,尽管翻译法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指责,但直到今天,在某些学校外语课上使用翻译法仍然相当普遍。特别是在教师英语水平不高,缺乏专业训练的一些学校更是如此。根据当代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翻译法存在不少缺点,因此,也是比较落后的。它的缺点是:1.忽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学生的口语能力得不到培养;2.过分强调翻译,单纯通过翻译手段教外语,这样容易养成学生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3.过分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作用。语法讲解从定义出发,根据定义给例句,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学生虽然学了很多的语法规则却不能运用;4.学习的语言材料都是一些文学作品片断,词汇很陌生,脱离学生生活实际;5.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翻译教学应该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但究竟该选取哪些翻译理论来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来拟定。翻译理论可以指导翻译实践,可以在宏观上决定译文的思路,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但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是指导学生具体如何译词、译句。然而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文章翻译时,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
在课堂上,由于以教师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的讲解为主,教师是权威,学生被动接受,师生相互交流少,教学方式单一、乏味,课堂气氛沉闷,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长期下来,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在寻求新的教学法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对教学也产生了苦恼或厌烦的情绪。结果是部分有责任心的教师仍坚持语法翻译教学,面向应试教育,督促学生夯实语言知识基础,至少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有些教师将教学流于形式,实行“两读一译”教学,即“读一遍单词,读一遍课文,翻译一遍课文”,这“两读一译”主要由学生来完成。学生对“两读”并没有事先的预习和准备,读时只是勉强应付,效果可想而知,而“译”实际上是读参考书。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
回顾国外外语教学思想演变的概况并介绍了国内外外语教学流派中历史悠久的翻译法,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运用历史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个流派。它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需要,也反映了那个时期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和人们对外语教学问题的认识和解答。社会需要促进了外语学习,学习外语势必要求相应的外语教学方法;今天看来,翻译法的有些观点可能不够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但它们对外语教学发展的贡献或历史作用是不容否认的,因为一种外语教学法流派往往是在另一个流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英语的功能性的需求不断加强,为了培养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所需信息,准确、流利、得体地进行交际的能力,学校需要改善教学方法。虽然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而不是第二语教学,难以达到第二语教学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但可以利用第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使之与传统的翻译教学法相结合,以实现大学英语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情况下,人们提出了“综合教学法”,即在实际的教学中将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相结合起来,各取所长,相互补充,综合运用。
改善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多方努力,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的客观实际情况,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多角度性,教学对象的多层次性要求我们采用各不相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教学需要,吸收语法翻译法的精华、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的有用成分、取长补短、优化选择、折衷融合、综合运用,使我国的外语教学更具活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1]Ellis,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王铭玉等.外语教学论:教研、教学、教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