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迎娣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尤其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约束力不高,因此课堂上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眼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我进行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常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还要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实践活动,给他们讲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使学生深切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存在于实际生活中,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非像学生自己所想的那样一无用处,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只要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领悟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就会对数学慢慢地产生兴趣。但数学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学生学起来会感觉淡然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变通,使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上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课时,我用扑克替代正负数让学生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为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出两张,然后把它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轻松而愉快地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我们还可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且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会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便会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他们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学生们在活动中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我们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促使他们创新,并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等。学生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五、抓住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主导作用,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探究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四)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师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表示关注和赞许,使学生维持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数学教学很具挑战性,只要我们能真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