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班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巩新清
和谐班级是师生都向往的精神乐园,是人才的摇篮。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如清风拂面,静听欣赏中。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班级是推行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的基础。和谐教育能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发展。
一、构建和谐班级,必须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是前提,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润滑剂,这要求我们必须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创造,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幼稚。班主任的角色不仅仅是教育者、管理者,更重要的是服务者;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增强纪律意识乃至法律意识,促进班级建设健康发展;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班级的一个最根本、最基础的要素,要教育学生“学做真人、学求真知”,真诚、友善、互爱、互助,做一个真正简单快乐,热爱自己、热爱班级、热爱父母、热爱社会的人。
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够管理好自己,如果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就会不断进步。班主任该出手时要出手,该放手时也要放手,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展示自我,发展个性;创建一个充满温馨、和谐、人性化、积极向上、学习氛围浓厚的和谐班级。
要把班委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满意与不满意、赞成与不赞成、高兴与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使班干部安心工作,使学生感到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好,专业适应市场需要,就业压力小,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调动班委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激发其内在动力,加快班级发展的步伐。
二、构建和谐班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共建班级和谐文化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指明了构建和谐班级的根本途径。当前班级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成为建设和谐班级的严重障碍,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仍需通过发展去解决。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发展的全面性,才能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和谐班级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只有坚持发展的协调性,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规模结构与质量效益等关系,才能有效地减少和化解各类矛盾,为和谐班级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班级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贯穿始终。要加强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成才的根本。要把诚信教育纳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有针对性地解决诚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追求理想的诚信道德人格。
三、构建和谐班级,必须坚持三原则,协调四关系
1.和谐班级构建的原则
“亦师亦友”。身是老师,心是朋友,做一个不是老师的老师。在身份上,维师道之尊严,作学生之表率;心灵上,与学生融合为一,想学生之所想。
“宽恕一切”。学生是孩子,总会有错误,更何况“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已”,宽恕他们的过失,但不可纵容。
“科学发展的眼光”。做任何事,都应看重过程,淡化结果。“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班级管理中碰到的问题,只要尽心尽力,就总会在过程中淡化、解决,在发展中提高。
2.和谐班级的主要体现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庭与学校的和谐。在这四者之间,班主任是核心,是桥梁。
(1)协调好课任教师之间的关系
很多班主任可能觉得只要管好班上的学生就行了。其实按照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应该是一个双主体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同样是主体。良好班风的形成与一个团结而乐于奉献的课任教师队伍是密切相关的。为此,班主任必须统揽全局,课任教师的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班级的发展。班主任应该艺术性地做好科任教师的工作,使每一位科任教师产生归属感,真正地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员,只有这样,科任教师才能立足于班级发展的整体,当然,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学校给予制度上的相应支持。
(2)协调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人本主义的教师观认为,教师角色应有别于传统教师,他并不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不过是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探索可能答案的人。教师就应如同罗杰斯所描述的那样,他应是一位“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而不是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训练或教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如果课任教师不能保持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就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要积极主动地去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从培养感情这个角度出发,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两个方面,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
人本主义的教育关注的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才。老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在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学生有高峰体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班主任首先必须建立规范、合理、适用的班级管理制度。只有适合学生,能够起效,才是对的。合理是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适用是要与班情相适应,要符合高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要有可操作性。其次,班主任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将学校、班级的要求内化成学生的需要。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了解和分析学生需要的最好方式就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它应该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的变化、性格思想的变化等,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班级气氛。此外,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宣泄的机会,也是必要的。我为学生提供了两个平台,一个是课间时间的三分钟演讲,学生可以任意谈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一个是班级周记,学生有什么话、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班级周记本上写下来。通过这种方式,班主任也可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创建和谐班级需要班级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4)协调好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人本主义的家庭教育观认为家长应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家庭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学生成绩的培养,缺少全面的素质培养。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受到的最早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心情往往受家庭的影响较大。班主任要使家庭与学校间和谐,必须做到“将心比心,以情动人”。让他们在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孩子关心的同时,也加强对学校和班级的认可,从而为和谐的家庭与学校关系做良好的铺垫。
总之,构建和谐班级要以人为本,要有科学发展的眼光,在班级管理中消除不和谐的音符,唱奏出和谐的主旋律。坚持德育为先,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学校的历史使命,也是建设先进的和谐文化的需要。面对改革给学生思想观念和利益带来的新问题,不断探索和谐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把握新规律,探索新途径,创造新思路、新方法,营造新环境,构建新机制,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健康全面地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2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