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长青 毛 琳

  摘 要: 本文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快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对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该门课程对于高职学生的重要性。然而,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如高职学生特征问题、教学模式问题、教材脱节问题等,所以针对高职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进行一些思考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我结合自身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看法。
  2.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一。
  中学阶段已经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部分学生已有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但是由于地区的差异和各个学校重视程度的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跟不上,课堂上囫囵吞枣,课后难以消化。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难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2.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
  相对而言,高职高专生源参差不齐,总体稍差。高职院校的学生,有部分自控力稍差一点,这与他们原来的的学习方式和环境是分不开的。他们有些来自高中,有的来自对口职业中专,入学前计算机基础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是在中学时接受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学生,他们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计算机理论还缺乏系统性,容易好高骛远;另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接触计算机很少。这两种学生处于同一课堂,对教师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3教学模式陈旧。
  由于教师仍采用以自我为中心、“满堂灌”的接受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像计算机这样实践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应用技术课程,学生都没有学习兴趣,说明学校现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2.4教材与职业教育联系不强。
  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主要是针对普通高校有一定计算机知识基础的学生,教材中内容偏多。一本教材就包含了七八门课程的内容。这些内容要在一个学期完成,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都很大。而教材对于一些实用的、具体的操作内容则讲解过于含糊,与学生实际生活和专业应用联系不强,学生自学起来困难重重。
  3.计算机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3.1分层次教学。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的基础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分层次教学。学生水平不同,如果统一进度地教学,对原本就已掌握熟练的同学,无疑是在浪费时间。根据班级情况,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适合的教学方法。程度较好的,可以允许他们在完成课堂任务同时,学习更深一些的计算机知识,针对不同专业,适当开设相关计算机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对程度较差的同学,应该多些耐心,鼓励他们经常动手,找回自信。
  有的高职学校不方便安排模块化教学,就可以用更适合的小组教学方法。在小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学生和没有学习过的学生搭配起来,给他们布置一个任务,让他们互相配合,在练习中学习,这样学习有兴趣,也学得较快。
  3.2学生更新观念,增强学习自主性。
  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观念是:学习就是被动接受知识,不知道能力、思想、品德、情感同样是素质发展的目标;上课就是听课,不愿动脑、动手、动嘴,导致学习被动。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加强学习主动性。从发挥学习主体性的角度来说,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是必不可少的。大学时代是学生增长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又特别的迅速,只靠教师传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知识的积累都依靠学生课后的自学来完成。
  同时,学生还要正确处理学业与娱乐的关系,防止成为计算机网络的奴隶,更要学会正确运用计算机技术这一有利工具进行学习。
  3.3提高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素养。
  随着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摆正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位置。
  首先要由知识传递者向学习者转变,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其次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逐渐养成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开展学习的习惯,学会利用各种条件去获取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到大学接受较高层次的计算机培训或到IT企业中学习调研,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教学业务素质和水平。
  3.4利用网络资源。
  计算机网络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新的更加方便灵活的途径。教师要大力开展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研究,积极研制和使用CAI课件,要逐步将传统的教学活动如授课、批改作业、答疑、查阅资料等,转移到网络上来,并充分利用Internet上的教学资源,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可以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学生可以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5深化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因此,高职计算机基础教材的侧重点应放在实践性、职业性和先进性上,应与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相适应,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反映到新教材中。
  教材特色改革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心,以技能训练为特色的指导思想。理论叙述体系要反映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出发,对于实际使用频率高的知识模块最好采用完整的案例入手引入知识和理论,使学生带着实际问题,从模块整体知识考虑,将问题用模块的局部知识逐层分解处理,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语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紧紧围绕自身的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立足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把过去以老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萧倩娴.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2003,(01).
  [2]欧阳广,陈湘,高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科学,2008,(4).
  [3]谭浩强.坚持正确的方向开创新的局面.计算机教育,200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