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樊树文
随着数学教材的改革,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作了如下思考。
一、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教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这样可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而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潜能。
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应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教师要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要让学生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要培养学生总结能力,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集中思维能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等。每次总结,都要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教师要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教师对思维过程的展开,能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不能。数学的认识活动是理性活动,数学思维来自本人的心理运算和对运算的抽象理解,无法靠传授知识和传授方法来代替。而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发现知识,就必然会经历一定的组织或转换嵌进认知结构的某种模式,才能完善和发展其认知结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因此独立思考是发展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需要,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创造力和意志品德的养成。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师应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而想去探求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问题要高低适度,问题的答案是学生想要知道的,这样的问题才会吸引学生,才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教师应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竞赛,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教师应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创新行为
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来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应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教师对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学生在创新中常常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怎样指导才能有利于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呢?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应设计好有利于学生继续展开思维的问题,如:题目要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哪些条件,你就有办法了。你能从已知条件中找到你需要的条件吗?等等。对于那些独立思考并获成功的学生,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还有其它方法吗?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吗?等等。督促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有利于思维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未来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新问题不断出现,它需要人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数学课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创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