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福海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学生能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也能了解教学情况,及时进行反思改进。
一、作业设计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形成能力、学会合作、体验自主。因此,设计高中数学作业应突出以下几点。
1.从枯燥走向有趣――体验快乐性。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有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趣味性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2.从课堂走向实践――体现数学的生活性。
“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课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学生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作业,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所以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是有必要的。
3.从被动走向主动――体现数学的探索性。
设计探索式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索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从个体走向互动――体现数学的开放性。
开放题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多样,有文字、表格、图画、对话等,不像封闭性习题形式单一呈现、叙述呆板;解法灵活,不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深受学生喜爱。同时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解题时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获得多种结论,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空间。
二、布置主动作业,形成典型和生动的高中数学作业新模式
针对以上特点,布置作业要以主动作业为主,在主动作业上进行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一些较典型和生动的高中数学作业新模式。
1.自选作业。
做法: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
特色与优势: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使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快乐。
2.自编“测验”作业。
做法: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可分工合作编制,也可个体独立编制完成。每次编题后要求学生提交章节知识内容整理、测验卷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成果。教师取样讲评,学生互评、互测。
特色与优势:发挥了以往考试评价未曾发挥的交流作用;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摸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的自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
3.研究性作业。
做法:①教师给定范围或专题,学生选题;②学生搜集整理资料;③反馈与修正;④形成作业成果;⑤汇报交流,进行评价。特色与优势:教师给定范围,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完成时空跨度大,可以寻求合作伙伴,有创造性,与生活紧密结合,加速了个体的社会化,可以培养信息利用等能力。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提高数学学习的层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培养。
高中数学作业的调整,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好数学只凭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三、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的策略
1.作业题要典型,量要适中。
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设计和布置这些作业?这些作业能真实有效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吗?弄清楚了这两个问题,自然就对作业的布置目的非常明确。所以布置作业前要亲自做一遍题,估计学生要花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熟悉习题的难易程度和各自的内在联系,便于将习题分类,这样避免当天作业中同一知识点的重复,同时预见作业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布置作业时作适当的提示或讲课时作适当的暗示。
2.注重合作性。
合作性学习是指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培养兴趣、共同提高的过程。我的教学策略如下。
(1)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课题研究作业、专题总结报告、撰写数学小论文等。
(2)布置一些探究与实践性问题、邮件与邮资问题、声音传播问题、测建筑物高度等;提供几个数学研究的论题,如数形结合的魅力、与雨一起赛跑等;也可让学生自行设计相关论题,3至6人一组,以论文、报告的形式呈现。
(3)引导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向老师请教、上网查询资料等,借助这些途径无形中让学生增长见识,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数学与体育等联系起来,最后,评定出两三篇最优小论文。通过让学生合作完成作业,培养其创新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4)让学生互相批作业,互相改错、纠错,也可让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答案和解题过程各抒己见,在争辩中思辩,以达到正本清源,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评价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对一些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可让学生贴在教室后墙上,长期关注,征询“高手”解题,对培养学习尖子生颇有益处,这样的作业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拓展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