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丽丝

  摘 要: 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却忽视了语文教学本身具有的人文性,这一点在中职的语文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导致在现代中职教育的课堂上时常出现对人文教育的迷失。就此现象,本文提出了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渗透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的方向,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二是素质结构,这是制定培养目标的核心问题。教育作为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不仅仅向教育者传授一些知识,使其形成某些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良好的综合素质,而人文素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离不开人文教育,所谓人文教育是指人文知识、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其中重要的是人的精神与道德方面的教育。加强人文教育,着意培养受教育者的进取精神与进取道德,这是培养现代人、实现人的现代化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能够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因此在教学中过于强化中职职业技能教育,会造成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对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陶冶有所忽视。在这样的职业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人文涵养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且中职的学生年龄大都在十六至二十岁之间,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中职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必须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语文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起着价值观教育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契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精神底蕴,点燃其生命的火花。
  
  一、当下中职教育课堂上时常出现的对人文教育迷失的表现
  
  (一)迷失了生命的价值。
  当代教育虽然一直在呼唤人的发展,但其实只注重发展人的工具职能,也就是注重发展人作为人力资源的功能。从这个层面上说,人的能力达到之时,正是人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扭曲之时。
  教育实践的技术化和教师行为的程序化都把教育简约化成为一种简单的过程,生命的活力受到限制,生命的精神得不到表现,生命的真正价值得不到实现。
  在如此的教育氛围下,现代人在追求世俗的享乐生活中,不再具有超越的精神,这使得生命失去了超越性的追求。生命价值的失落,使得我们对他人的生命冷漠,对自己的生命不以为然,对世间其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生命感觉麻木了。
  一些中职学生为得到父母的零用钱而勉强准时上学,漠视班集体的荣誉而随意捣乱,从来不会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出现校园自杀事件。学校和教师面对每况愈下的教育现状有必要推进生命教育,在理解生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生命的自我发展,促进其生命的精彩和辉煌。
  (二)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现在的教育一切唯书,一切唯题,认为只有书本或练习题上的答案是唯一的、正确的,使得学生永远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丧失了学习的主体性,未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教育不是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出发,而是想当然地把学生的脑袋当成一个个容器,想往里面装什么就往里面装什么,刻意地灌输,从而得出片面的结论:教育是一种外在的强迫行为,学习是一件折磨人的苦事。
  今天的教育不是以成“人”为终极目的,而是从技术功用效率的层次把人一变而为物。人成为任意宰割、分析、制作、克隆、处置的对象,人的一体性的存在价值被抹杀。教育的功利性,畸形的社会意识形态,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在中职教育中表现尤甚:忽视了人的心灵,忽视了人文素养,忽视了人的和谐发展。语文作为考试得分的工具,过于强化它的工具性,导致语文教育的异化,而被异化的语文教育泯灭了人的生命活力,无可避免地悖离了教育的意义。
  (三)缺失了充满爱的教育。
  教育本应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充满爱的事业,却变成了非常枯燥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而且是用分数激化其中的利害关系,把正常的做人、生活必须具有的情感素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排斥在教育过程之外,致使有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性格扭曲等。
  什么样的老师会让学生一辈子感激,一辈子难以忘记呢?只有那些对学生充满爱,懂得关心和尊重学生的老师才会让学生铭记于心一辈子。在教育中,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有感情、有灵性、有理智的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懂得快乐和痛苦、羞愧和恐惧。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自身就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人文精神的教育观。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中职学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或多或少地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能更自由地学习,看到的不再是分数,而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教师可以在他们身上开启求真、求善、求美的功能,塑造完美的人格。呼唤教育本质的回归,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不是什么和人截然分开的东西,它们是和人的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教师先爱其生,对学科有着执着的追求,同时对学生有着真挚的爱,才会取得成功。
  师生关系的和谐带动了教学的鲜活之气。课堂的精彩瞬间,语文的长久魅力,来自于师生的双向带动,共同创造。有了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人文教育才有希望。
  和谐关系的建立主要是依靠教师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冷漠地、“客观主义”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应以饱满、真挚的热情进行教学,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机地融进讲课当中,做到言为心声,言之有情,声情并茂,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教学《雨中登泰山》时,因为我自己曾到泰山游览地,所以为加深学生对泰山的认识,我用了自己的照片,把自己对泰山的真情实感告诉学生,让学生再结合我在照片中的表情和景象,跟课文进行一个对比,从而让他们更容易理解课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不再仅仅来自于课文,还来自于我,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心。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当了一个知识的助产士,而不是强调自己是道德楷模、知识源泉,如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一种平行关系,语文教育不再是压制或者压迫教育,教育的动力来源于学生自己。
  (二)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
  中职学校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人才需求市场为导向,迫于现实的就业压力,必须按照企业的要求设置课程和教学计划,按照企业的“订单”培养学生,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过多地关注职业与个人生计的关系和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这种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大大掩盖了人文教育的价值,并深刻左右着中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与教学活动,导致人文教育不受重视,中职学生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
  语文作为基础素质教育对此现象不能漠视,而要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中有很多篇文章都涉及情感教育,如《雨中登泰山》、《乡愁》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我的母亲》表现一种至爱亲情;杜甫的《登高》揭示民族文化内涵;《牡丹的拒绝》引发对生命的价值及意义的思考。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

  如当在讲老舍先生《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我都会问学生:“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为什么?”由于中国人的情感内敛,大多数学生都会闭口不谈“爱”字。于是我就从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谈父母对我的爱及我深藏在内心对父母的爱意。由于父亲早逝,我一直没有对爱我的父亲尽过孝道,我把“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感受告诉了学生。当我激动地叙述完我的感受后,教室里一片寂静,我知道我的真情实感感染了在座每一位学生,父母疼爱照顾子女的许多场面在他们脑海里浮现,此时爱父母的强烈情感体验油然而生。即使学生不愿意公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但在心灵上也会有所感悟。紧接着有些已经开始在课堂上把自己对父母的“爱”讲给其他同学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慢慢课堂上就多了很多“豪言壮语”,都是以后要为父母做点什么、买点什么。我认为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直觉情感,思想教育的目的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三)开展多样化教学,在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
  现在的中职教育没有升学压力,但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皆因教学中死的东西太多,活的东西太少。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应开展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倡导人文精神。
  如在诗歌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朗诵比赛,如在舒婷的“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里感悟爱的真谛。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技能目标,同时学生在实践中更能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如在戏剧单元中教学《雷雨》时,我引导学生排演课本剧,启发学生在课文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想象当年周朴园是怎样和侍萍相处的。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内在的人文积淀不断激发,他们不仅深刻地多方位地认识了周朴园这一主要人物,准确地理解了小说的主旨,而且认识到了在金钱―爱情这两者中,爱情比金钱更可贵,并且这种认识潜移默化地感染了所有的人。
  (四)言为心声,放飞心灵自由,回归学生本体。
  学生都怕写作文,为什么呢?因为在作文课中教师经常提出“选材必须典型”,“立意要高”,“应该放眼社会,调查、研究、分析社会,塑造叱咤风云的人物,叙述有益于人民的事情,描写富有时代特色的景物……”,但这些要求跟学生的精神本体并没有太多的关联。而且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本末倒置,教了学生太多的写作方法、支离破碎的语法知识和肢解范文的方法,例如:中心思想,写作大意等,却恰恰没有教他们什么是文学,如何读文学作品,怎样用自己真诚的灵魂和生活经验和作品的描写呼应、感受作品。所以我们平常给学生读的范文应该是一些写平民生活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回归到平民立场上,而不要让那些写英雄人物、写历史大开合的作品唱主角,因为这种范文常常会给学生一种错觉:只有英雄才值得我们抒写,平凡善良的普通人是不值一哂的。我们要把关心普通人生活的作品、写日常生活的作品放到教材中去,写一些真诚的善良的东西,把对和平的追求,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放进去。
  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人”“文”统一,无疑是作文教学理念的巨大进步。在这个提倡“言为心声”、“吾手写吾心”的时代,教师应该让作文回归生活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鼓励学生感悟生活,体验人生,表达真情实感。总之,学生的文字应该是飘过晴空的云彩,它美丽多姿而又呈现出个性的色彩。
  有人说,教师这个职业是一片云牵手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呼唤另一颗心的职业。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乐趣,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对此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刘铁芳.现代教育的生命关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方元山.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刘合群.职业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周彬.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与建议,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