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常永红

  摘要: 阅读教学以其重要的地位占据着语文教学的一片天空,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会学生阅读,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培养途径学生阅读能力
  
  听、说、读、写是构成语文教学的四个板块,阅读教学以其重要的地位占据着语文教学的一片天空,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会学生阅读,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在我就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谈点体会。
  
  一、创设阅读的大环境
  
  1.让学生走进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想通过阅读收到一定的效果,达到一定的目的,必须遵循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采取了多层次阅读的原则。第一步泛读,即浏览,粗知文章大意,理顺文章的字词句。在阅读过程中,词汇的、句法的、语义的知识及背景知识都在发挥作用,并制约着我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第二步,带着问题阅读,即理解性阅读,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字面意义,而且要了解作者的意图,有关阅读内容的文化背景,以及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各方面的知识。第三步,精读,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文章所蕴含的美,然后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到精泛结合,使之互为补充,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课的效率,逐步引导学生走进阅读。
  
  2.让学生热爱阅读。学生有的喜欢阅读,有的不喜欢阅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我在阅读教学中探索的又一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去阅读一篇文章,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经常念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给学生听,并要求他们听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写一篇听后感。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读课本,进行自主阅读,避免简单的阅读技能的训练,通过摘抄优美语句或语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文后的习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使学生逐渐热爱阅读。
  
  3.让学生自觉阅读。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尽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地去读、去思,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我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援助者,充分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做阅读的主人。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对于一篇文章的字、词的音和义,我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课前自查工具书完成;而有关作家作品,则提倡学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学生间可相互补充,这样,大大提高了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阅读的效果,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提高阅读效率
  
  1.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阅读以理解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同时,在理解过程中,教师还负有启发学生修正或建立理解所需的有关知识结构的重任。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只是粗略地浏览,不去深究其中的思想内涵,因此在理解上只限于表层。鉴于此,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他们读后至少能提出两至三个问题,然后在问题的引导下再深入研读课文,去获取有关信息,以达到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目的。而带着问题阅读实际上就起着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有的放矢。
  
  2.缩短阅读时间。目前中考离不了阅读,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好的阅读效果,必须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平时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我所采取的方法是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文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写提纲,或提出几个问题,或写一篇读后感,等等。坚持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目标。
  
  3.学会提炼中心。阅读理解是阅读活动的本质特征,达不到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效果。一个缺乏阅读理解能力的人在进行阅读时,轻则阅读效率低下,重则根本看不懂所阅读的材料,或者不能有效地从中提取所需的信息。缺乏对所阅读的材料的理解,就谈不上对它的更进一步加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中我提出要求:第一,读后抓住第一感觉,并把这种感觉付诸笔端。因为第一感觉往往是最真实的,只要抓住了它,理解所读材料就显得不是想象的那么难了。第二,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圈、点、勾、画及做旁批,及时保留阅读时所获得的有关信息。第三,学会找中心句。这要根据所阅读材料作出具体要求。
  
  三、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读与写的密切关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大量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量写作也能促使学生多去阅读。从初一开始,我就采取了读与写相结合的阅读方法,有意识地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每天必读一篇课外文章,读本就选取课本的配套阅读教材,读后必做读书笔记;写作方面要求学生从写短文开始,到写成600字左右的文章。通过长期的读写训练,有些学生反映,多读的确丰富了知识,培养了审美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以前是不想写,现在是很想写;以前只限于一般的浅显的读物,现在则一步步走向深入。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者》、《青年文摘》等都成了他们的精神大餐。学生学习的态度及心理都呈良好的趋势向前发展。
  
  2.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诗化的意境、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陶冶性情、完善人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不论读哪类文章,我都要求学生用审美的观念去发现其中的亮点,去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或语段,即使只有一句,也算有收效。同时,学会去体验生活,用心去观察生活,善于去发现自己身边和大自然中的各种美好事物,积极地去认识它们并抓住它们,获得心灵的愉悦和丰富的审美享受。除利用书本上的优美的文章对学生进行“爱”、“美”的教育外,我经常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我对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去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并想想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然后对所获得的美进行再创造,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及创造的美,懂得怎样去读生活这部深厚绵长的书,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