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金华
摘要: 合作学习指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依据一定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有时往往只注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不求实际效果,而忽略了其本质。本文作者通过在教学过程的实践中,积极寻求提高合作有效性方面,作了以下两点尝试:倡导自主学习,加强合作交流;处理好合作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一、倡导自主学习,加强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喜欢和接受。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投入不足,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客观原因,以及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原因,导致许多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为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倡导自主探索,使学生被动接收转化为自主学习,使学生个人学习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1.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在客观上形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当务之急是迅速转变观念,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必须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时,我将一个舞台模型摆放在讲台上,取出玩具人,提出问题:小金被选为学校文艺演出的主持人,她非常高兴,可是她还没有在大舞台上当主持人的经验,你瞧一个小小的站位问题,她就需要大家来参谋一下,看一看她站在哪个位置比较好?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的照片很少有正方形的呢?为什么芭蕾舞演员要踮起脚尖?这里面还有数学道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黄金分割。
(3)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从讨论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只有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2.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首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2―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内学生通过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减轻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如教师权威淡化和角色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不再看同学后背,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但这种方式仍存在许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
(1)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
(2)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教师应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定理时,我首先组织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然后问:三角形的中位线与这三角形的第三边有着何位置与大小关系?这样有效地指明了学生参与的方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顺利地实现了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
二、处理好合作学习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等人曾明确指出:“仅仅把学生分到小组,并让他们进行合作,这本身并不能保证一定就能产生合作。”换句话说,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需要众多因素的协调配合,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在合作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他们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方面的互动。
(1)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合作的方法、技能,以保证高质量的合作。比如:小组合作前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学习目标,确保分工到个人;要求学生学会彼此认可,互相信任,当同伴出现错误时应帮助纠正,教会学生进行交流时,要有条理的,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接纳不同的意见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从而形成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
(2)加强课堂管理,参与合作学习。
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时学优生一统天下,几乎包揽所有的任务,学困生很难真正参与到合作交往中;性格外向的学生抢着发言争着表现,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当听众;小组讨论看起来似乎非常热闹,其实在讨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为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教师要将学习任务分到个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此外,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姿态出现于课堂教学,“低下身”来和学生交流,形成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多向互动,以提高课堂的交流效度。
(3)及时反馈总结。
在合作学生中,学生对某些学习内容难免会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在理解上存在偏差,有时在应用上也不够准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针对学生讨论中提出了问题进行反馈、补救,及时排除学习上的障碍,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然后在各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作适当点评,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合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科学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不同的合作学习的形式适应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所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同。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和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总结合作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小组合作,小组内的成员能对自己参与的情况有所了解,互相取长补短,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合作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实践,乐于交流合作,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