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课堂的多维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景浩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和建立教学网站等方法,采用单向式互动、双向式互动和多向式互动等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并指出了互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效率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课堂互动少,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课堂效率。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体系,是新课改的主要精神之一,有利于增进师生交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
与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教学媒体、表现手段和教学信息的传递途径更加多样化。因此,加强课堂的多维互动,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就显得更为必要。结合教学实践,笔者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激活学生情绪,让学生置身教学情境乐动爱动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与情感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积极的情感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消极情感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兴趣和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导向,把知识传递过程变为学生乐知乐学的过程,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情绪呢?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志存高远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笔者主要尝试了三种办法。一是任务驱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给学生的现在和将来都提出了许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在课堂上,笔者创设了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大大提高了“动”起来的积极性。二是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在教学活动设计中,笔者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和案例来进行设计,并根据教学的需要搜集与课程有关的素材,建立起专题学习网站。同时,笔者基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在专题网页上展示与课程有关的链接和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自已需要的信息,充分体验,产生兴趣。三是精心创设情境。在新课导入时,笔者注重用形象化的实例展现出本节课内容的价值,创造一种先声夺人、使人欲罢不能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很好的铺垫。我国成功发射神州七号,学生对此十分关注,但大多数学生对发射的细节并不清楚。笔者在讲授搜索引擎的使用时,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结合教材内容,开始上课就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到神州七号从研制到发射前前后后的详细资料给学生看,并且还下载了现场发射的视频。学生被深深吸引了,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二、运用多种形式,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互激互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性建构。学生是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在自己原有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完成知识建构的。由此笔者认识到,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就要运用对话和沟通的方式,通过课堂多维互动,师生在交互质疑和合作探究中实现教学目标。在实践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三种课堂互动形式。
1.单向式互动
即教师施动,学生受动。这可以看作是多维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毋庸讳言,这种形式不够完美,甚至是存在着明显缺陷的,但在当前教学过程中仍然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生成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施动,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解读”教材,想怎么动就怎么动,而是要依据新课程要求,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难点和体系结构;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积累,对教材内容刻苦钻研,对教学对象全面了解,对教学步骤周密安排,对教法学法认真探讨。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可见,真正做到高质量的教师施动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
2.双向式互动
即师生之间加强信息反馈,展开交流和对话。提问与解答是双向式互动的重要形式。教师提问要讲求艺术性,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由于学生个体水平与性格的差异,教师对提问的对象、内容和时机都要做到胸中有数。对于性格不同的学生,提问的方式、语气、问题的难度等都要有所区别,以保证互动的效果。机房是一个小型局域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网络把问题单独传递给某个学生,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或问题传递给教师。通过交流,学生受到点拨和启迪,能增长知识和能力。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受到尊重,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给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了解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在网络上,可能有若干学生提出相似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疑难问题分类整理,根据情况或启发诱导,或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或给出答案。这样既能节省逐个解答的时间,又能增强解答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3.多向式互动
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进行《信息获取》一章时,笔者结合黄金周长假,让学生设计一条去桂林漓江的最佳旅游路线。笔者首先把学生分成10组,每组5―6人,各组选出组长,对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获取相应信息的责任人。然后笔者教给学生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搜索技巧,掌握网上下载信息、保存信息的方法。在搜索过程中,笔者要求组内成员及时保持沟通联系,完成景点资料搜集情况,最后将获取的信息整理成一份名为“某组同学桂林漓江旅游计划.doc”的word文档。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顺利地掌握了教材第二章的知识内容,同时提高了实践筹划的能力。各组完成后,笔者进行了讲评。学生又经过讨论对旅游计划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对相邻的学生提出他们需要相互讨论的问题,确定互动的目标;对相隔较远的学生,笔者利用局域网为他们牵线搭桥,使他们方便地讨论问题。笔者与学生依据教学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网上作答,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笔者再加以适当的修正和补充,使答案更加完善。
三、掌握驾驭艺术,让课堂动而有序、动而有效
课堂互动,讨论热烈,学生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有疑惑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讨论加以解决,但如果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偏离教学中心,漫无边际。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提高驾驭课堂的艺术,既让学生畅所欲言、广泛交流,在心灵和智慧的撞击中得到发展,又使课堂的互动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和中心展开,提纲挈领、动而有序、“乱”而有纲。为此,笔者注意把握了四点。
1.课堂互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来展开
高中段的学生大多思想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可能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谈论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给学生布置讨论任务的时候,注意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并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把握好互动的时机
教师应该着力调动学生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情绪。教师可以引而不发,让学生自身“动”起来解决问题。若是为动而动,就失去了课堂互动的意义。
3.控制好互动的时间
教师要根据所讨论问题的性质把握好时间,时间太短不能使问题讨论透彻,太长又容易使学生思想松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万山叠翠,一峰才下、又上一峰的境界,整节课要使学生保持适度的紧张与兴奋,时刻都保持着思维的活跃,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4.注重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互动
课堂互动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不仅情感互动的内容是课堂互动的重要内容,而且任何形式的师生互动都会引起师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因此可以说课堂互动是人的互动,人际关系的互动。很难设想,一个或一群相互怨忿的师生会在课堂上有着积极的互动。因此,教师要以“爱与责任”为己任,把教师之爱融入师生的认知互动、实践活动的互动之中,每时每刻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关心和爱护,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爱动乐动,使课堂互动始终成为一种积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力量。
参考文献:
[1]孙颖.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1,(3).
[2]石云.任务驱动法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3]王升.试论主体参与的教学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00,(4).
[4]杨世明,周春荔,徐沥泉.教育方式理论与实践[M].香港:香港新闻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