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效整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 慧

  摘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实现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关键。本文从课程整合的内涵、优越性、整合的模式等方面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有效整合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大学英语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相关理论日益成熟和广泛被应用实践,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以信息为中心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开放性虚拟空间,这也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2007年9月教育部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真正的信息化教育是依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来实现的,是由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的教师来整合的,把英语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结合成为时代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也被提上了日程。
  
  一、课程整合与信息技术
  
  “整合”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Integration”,我国学者将其翻译为“整合”。何克抗(2006:8)指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学科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课程整合要通过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双重教学目标: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首要任务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把多媒体网络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的各个层面中,构建一种互动的师生教学关系,从而营造一种主动探究式学习的学习环境,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优越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的教学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要通过使用探索法、发现法去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与知识,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把学习内容和自己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认真思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过程,学生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吸收知识,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另外,多媒体手段所体现的灵活性和艺术性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和趣味化,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集多种辅助手段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以其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传输功能极大地扩充教学信息量。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方便快捷地补充大量相关材料,为学生提供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语言输入量。图文并茂、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展现方式有利于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接受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学生获得了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受到了重视,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下学习。多媒体网络技术这种听、说、读、写全方位组合的复合式课堂模式也有效避免了单一的或读、或写、或说的弊端,有助于营造逼真的语言情景,加深交流,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还是通过互动营造有利于语言学习环境的地方,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3.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互相之间的交流很有限,教师的教案、教学材料只是个人使用的信息,很少拿来与同事共享。课程整合后,优秀的教学课件和来自网上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成为大家共享的财富。教师之间互相探讨课件制作的技巧,商讨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这不仅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策略
  
  1.更新观念,优化课堂教学。
  整合后的课堂教学方式既继承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又要融入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元素。课堂教学应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必须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使讲授内容充实、丰富,同时配有文字、声音、图片及影像等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技术设计教学环节,制作教学课件,突出教学重难点,在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辅以实践,传授间接经验并帮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随时整合教学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地学习和研究。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就是“建构主义”理论在具体环境中的实践运用。
  2.构筑网络平台,加强课外自主学习。
  学校应当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便于学生课外学习。学生利用网络课程部分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回顾,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实现非定时多地点的学习。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在校内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甚至寝室随时随地学习,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网络学习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通过建立学科网站的反馈栏目,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放在留言板上,教师对相关的问题就可以及时给予解答。开展网络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随时查阅或下载教师的讲义、教学录像、课件、复习题目等内容,解决了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分配学习任务,并通过网络进行答疑和检查,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可通过课堂进行辅导,传授阅读、写作、翻译知识和技能的特点,使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迅速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教师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其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与态度,决定了课程整合的成败。有一支高水平、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推动多媒体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与英语教材的整理、融合,网上资源库的建设,网络化教学的管理,都要求英语教师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英语教师要从“专业型”向“一专多能型”转变,除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必须学会使用多媒体手段和基本的网页编辑技能。只有对多媒体设备、软件准确、全面地了解,才能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传统教学课堂上优秀教师所具有的智慧、精神才能贯穿于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教师要明确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和作用,增强用多媒体教学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网络教学技能的自觉性。学校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教师进行必要的计算机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使他们都能够掌握运用多媒体教学所必需的计算机知识,从而普遍具有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4.加大投资,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术支持就是信息基础设施,没有充分有效的基础设施,就不可能有课程整合的顺利实施。良好的基础设施包含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硬件设备的建设与维护主要包含计算机、投影仪、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室等系列配套设施。不仅要求在质量上得到保证,数量上也必须能够满足至少半数以上学生的同时使用。硬件设备的投资不是一次性的,在使用过程中还有自然消耗与损坏的情况,因此,后续维护与投资非常重要。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遇到的关键问题就是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备、不健全,具体表现为计算机数量不够、多媒体教室偏少、网络的畅通无阻得不到保证、系统设备升级换代缓慢等。因此学校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在软件方面,网络上可供使用的外语高等教育资源也比较有限,现成的软件、课件可谓凤毛麟角,且存在着适用性较差、交互性不强、制作欠精细、智能性欠佳等缺陷,难以应用于课堂教学。所以,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现有的信息技术设施都难以满足实施课程整合的需要。学校还要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基本网页编辑,以及有关教学软件的应用的培训。教师需要自己动手制作电子教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学生情况等确定教学方法,把最新的教研成果融入其中,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对其加以更新、升级,只有这样才会越学越活,越教越新。
  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现代外语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深入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知识,研究现代外语教学理论,探索计算机网络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寻求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最佳整合方式,是关乎外语教学改革的成败的重要因素。高校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课程整合的成果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教育的实现。因此进一步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发展,是未来有效促进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命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8).
  [2]张宁.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6).
  [3]张申亚.试论多媒体网络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J].天中学刊,200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