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案例教学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章 洁

  摘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职业教育形势,而案例教学法则正好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本文就在职业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对案例教学的传授者和接受者应当达到的要求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职业教育在实施案例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
  关键词: 案例教学关系情景布置角色扮演不足
  
  近年来,案例教学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种时尚与趋势。但时尚与流行的东西未必能给每个人都带来精神和感观上的满足,这里还有一个利用得体、得法的问题。所以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很好地运用案例教学值得我们探讨。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案例展开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亲验性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和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案例教学在职业学校中的运用能很好地使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习者提高问题分析能力。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在职业教育中大力倡导。
  在使用进行案例教学法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案例教学与举例说明、传统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案例教学不同于举例说明
  案例教学和举例说明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在案例教学中,虽然教师在课前要做搜集材料、考虑整堂课如何组织教学等工作,但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而举例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体,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其次,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教学任务都是借助案例展开的;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则处于次要地位,只是对教师对讲解的理论知识进行的论证。
  最后,案例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仍然是教师说学生听的形式,根本没有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二)案例教学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
  案例教学有许多优点,但案例教学不能排斥和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它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尤其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学生才会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观点依据的由来。同时由于案例教学是在具体的、孤立的情境中实施的,尽管教师试图将其所处的环境描述清楚,或者将环境布置得具有高度的仿真性,有利于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索、整理和加工,并通过研讨,得出符合实际的“决策”,但是却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二、案例教学中的情景布置
  
  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除了预先要准备好上课的内容与形式之外,还要对上课的场地进行适当布置,甚至专门建立一个案例教学的教室,使得学生一来到这个环境就很快地融入教师准备的案例中,从而积极地加入到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来。
  例如,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最好不要少于4―5人),分组时按照学习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性别比例等情况合理搭配,混编成组,并由各组学生自行选出小组长,然后将整个教室的课桌椅围成一定的形状,例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马蹄形(“u”型)等,每个小组的成员相对集中地围坐在一起,组与组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不仅方便每个组员之间的讨论,而且组与组之间也能减少干扰。而上课时教师则可以站在整个教室的中央,这样不仅能清楚地环视、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能与所有的学生保持等同的距离,而且能在学生讨论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使每一位学生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较为充分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这样的一种情景布置既能让每位学生融入到案例教学中,又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案例教学中师生的角色扮演
  
  (一)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1.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创造性的积极发挥是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展示案例,而在案例展示后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适时加以点拨、归纳,使教学生动有序地进行,只有师生配合和谐一致,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针对这一点,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外,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本领,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能使学生对案例中所包含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能促进学生之间积极的人际交往,能构建一个具有合作取向的、努力向上的学习环境。
  2.教师课前选好案例,设计好问题是前提。案例教学模式以案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针对性原则。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针对教学目的,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原理的理解掌握。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企业技术创新、挖掘改造等关键问题、热点问题组织案例教学,将新设备、新工艺、新知识、新材料等的学习寓于案例教学之中,使学生产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2)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师不能一味选择好案例而背离教学目的,这样就是舍本逐末。案例中应包含一定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因此,应从教育与教学的角度选取最佳事例,起到举一反三、打通思路的作用。
  (3)典型性原则。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有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和方法。在案例筛选过程中,如果选择了与教材内容联系不密切的案例,有时也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由于牵强附会、偏离主题,便难以达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的教学目的,不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趣味性原则。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或者从他们的日常生活的事件中进行提炼加工和概括。这样的案例才能吸引学生,促使他们不断思考,也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真实性原则。案例应该取材于鲜活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实践,而不是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随意生产出来的空洞的、没有生命的文字产品。
  3.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中应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补充。在实际教学中,案例的展示,课堂中归纳总结,均可结合多媒体、图片、实物或实际场景等多种教学手段完成。同时,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还必须配之以生动、简明、扼要的讲解。
  
  (二)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角色
  实施案例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案例教学必须破除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但绝不能包办代替。案例教学与讲授法的一个重要分别就是:案例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的支持和配合,离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案例教学将寸步难行。而长久以来的讲授法却使学生养成了依赖、被动的品质和习惯,这势必会给案例教学的推行工作带来诸多的困难。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职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弱。一般说来,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对于一些推理性的理解和新事物的接受要花一定的时间,这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接受程度。要想有效地从案例教学中有所收获就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讨论。所以整堂课学生都应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思路跟着老师走的状态,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释讨论,开拓视野,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在教师的启发下,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知识,最后,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除此之外,为了很好地配合教师,学生在学习期间要不断地增长知识,丰富知识积累,尤其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以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理念理解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知识。
  
  四、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任何观点都存在正反两面,案例教学固然有其很多可取之处,但是也存在不足。例如在开展案例讨论时常常需要大胆假设,这时教师不免会掺杂一些主观因素,而这些主观因素也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式,弱化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因为案例教学本身不存在标准答案,所以很难判断案例分析结论的正误,而就案例讨论者――学生的心态来说,总希望有一个正确的结论,但这种教学模式会给人一种没有对错的感觉,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职校学生本身文化基础弱也会给案例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所以,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它的魅力所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046.htm